物理 《2024九省联考数学原创解析》背后的故事

(2025/6/28完成,9417字,9918字符,可能写得不好,因为我语文很差)
上:万字解析
2024/2/22,高三的我做了九省联考的数学试卷。前面还好,除了第7题算错了。九省联考题量变少,前面的题目也变简单了,我还剩不到50分钟做最后2道大题。以前我每次都来不及做(尤其是计算慢),所以解析几何的第(2)小题我都是放弃的。但这次解析几何连第(1)小题都像以前的第(2)小题一样,所以我先看看最后一道大题。这压轴题看上去只是一道新定义题,结果:要证明费马小定理?这是什么钓鱼题!我对余数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但这种“了解”并不能让我多得分。我知道mod这个符号,却写出了“1024 mod 11 = 1”的不规范写法;费马小定理的证明我直接跳过了。后面过程写得根本看不懂,写了45分钟,只有第(1)小题答案正确,但过程不规范,得2分,而别人只要3分钟就能规范地做出第(1)小题,得4分。最后解析几何也没时间做了(反正也算不来),整张试卷只得了113分。而一般人单选、多选、填空各放弃一道(其中多选猜一个基本能猜对,得3分),放弃解析几何的第(2)小题和最后一道大题的后2小题,只要会做的都做对,就能得115分。这是我做得最差的几张数学试卷之一,不过与被语文拉低的总分相比,这个成绩已经很好了。
自从九省联考以来,各地纷纷宣布采用新的试卷结构。虽然我做题速度慢,以前经常有大约20分来不及做,但现在题量变少,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压轴题变难、分值变大,简单题却变得更简单(或者也变难,但没有难到其他人做不出来的程度),使得数学的分差缩小,使我在总分上更不占优势。而且,题量变少,更加凸显出解析几何对数学高分的重要性。(还好最后高考把解析几何出成了送分题。)于是我的数学老师给了我一本《用通法攻克高考解析几何大题》,我很快就学会了通法,做出了九省联考解析几何的第(1)小题。但第(2)小题是真的难算,1个多小时还没算出来,于是开始想有没有别的方法。我把所求的三角形拆成3个小三角形,再利用中点的性质进行转化,没想到还真能转化出结果来,避开了求G点的坐标,得到了方法二!我又看了官方答案和民间解析,发现官方答案用了一种很难想到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四边形,而我的方法二经过进一步转化也能得到四边形,也就是方法三!民间解析则是直接爆算,也就是方法一。于是我有了写一份原创解析的念头。我又研究了一下其它的题目,确定自己有能力为整张九省联考试卷写原创解析(当然,前提是把超纲的19题水过去)。我决定在2024/2/29在质心论坛发帖。
结果发帖时,我的解析才写到单选第4题。但这其实是一件历史性的好事!因为没有在一开始发帖的时候就被卡敏感词,如果多写一些,帖子发都发不出去,就不想继续写下去了。幸好帖子成功发了出来,但这才刚刚开始。我以前遇到过“a{}v”、“+{}q”等字符组合类敏感词,解决方法为:如果在公式里,就用一对花括号隔开;如果在公式外,就在花括号的两边,每边再加一个美元符号,这样就看不出任何痕迹。但是,解析写到第10题的时候,我的公式被判定为sq(色{}情)。我以前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说明物理公式容易出现字符组合,而数学公式容易出现sq。有些sq也是字符组合引起的,比如第13题,“:”、“^”等字符之间往往只有1个数字隔开,而隔开敏感词需要至少2个字符。这种也可以加花括号解决,只是要先找到敏感词的触发位置,也就是哪一句加上之后会触发敏感词。但有时候知道位置之后,无论加多少对花括号也没用,这种往往比较玄学,可能解决不了。我把解析从第一句写到第n句的时候,触发了sq,调试了很长时间都没成功。于是我先跳过第n句,往后多写了几句,排查出了后几句由字符组合引起的sq,再把第n句加回去,竟然发送成功了!而Nature大佬的常微分算符系列则是“分开发可以,连在一起不行”,这种我也没办法,大佬可以分开发帖,一般人只能分段截图了,幸好我没遇到这种情况。
解决了敏感词的问题,我的帖子又触发了字数限制。由于官方答案的原图不清晰,我决定用LaTeX把官方答案自己打一遍,结果我的前14题的原创解析加5道大题的官方答案已经超过了1万字。论坛的字数是用字符数(不计空格)来算的,电脑版可以用Word统计字数,我发现前14题已经达到了6000多字。官方答案不需要修改,检查无误后就可以截成图片。但原创解析的字数一定会比官方答案更多,尤其是18(2),有3种方法。所以我在不改变内容的前提下,对原创解析进行了第一次字数压缩,主要改特殊字符,例如把\theta改为θ,把\mathrm{i}改为{\rm i},前14题被压缩到了5500多字,但还不够。写到18(2)的方法三的时候,又一次超过了1万字。于是又第二次压缩,主要去除不必要的花括号(花括号内只有1个字符),例如把\frac{1}{2}改为\frac12,但我用这种方法压缩第7题和第9题的时候,又出现了sq。因为\frac{π}{4}的π和4中间隔了2个字符,所以不压缩就没事了。幸好在这两题还差几处没压缩完的时候,终于只剩1万字了!调查反馈部分只能截图了。那我为什么不分开发帖呢?原因很简单,我希望我的帖子厉害一些(上不上质选无所谓),如果截图或者分开发帖,就没有一篇帖子那么厉害了。如果发回复,内容就难以修改。最终,在2024/3/10,我的《2024九省联考数学原创解析》成功了,这一成功是真的来之不易。
当然,这还只是“成功”而已,要达到“完美”,还要解决一个电脑版看不出来、质心平板才能发现的“小问题”:Expected 'EOF', got '&'。轻则看不到某些公式、帖子质量降低,重则直接“炸帖”(平板打不开帖子)!我直到2024/5才在一些人的帮助下,发现了解决方法,把自己的帖子都排查并修改了一遍。一是“<”“>”这两个字符,我在网络上搜索Expected 'EOF', got '&'这串东西,百度翻了好几页,才发现这两个字符在某些地方会显示成<和>,其中的字符“&”就是出问题的原因。于是想到用\lt和\gt替代,成功了!二是公式内空格。我先是了解到空格可以用字符“~”替代,但是它容易触发敏感词。然后又想到把公式断开,空格放在公式外,但是空格出现在分子分母上或根号内就不行。最后,我想到了空格的英文是space,于是我输入\space,结果发现效果和字符“~”一样,而且不容易触发敏感词。至于最严重的“炸帖”,其实是因为矩阵,解决方法目前只有网页版截图发。幸好当时我的立体几何大题方法二(向量叉乘)没有使用矩阵!要是用了,我的帖子可能早就没了。
最后,我再说一下质心论坛的敏感词的应对方法。(只要不长篇大论地写,敏感词出现概率还是很低的。)首先,一定要想到截图,截成图片就不受敏感词限制了。其次,有些大佬不想截图,那就要会调试敏感词。改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先判定敏感词,再判定冷却。所以把内容复制到已有的某篇帖子里调试。具体方法上文已经提到过了。但有时候刚改帖就直接成功了,说明出现了比较玄学的情况,建议直接截图发;如果要调试的内容中有@,应先将@转化为普通文字,防止改帖时被@的人多次收到消息。但更重要的是提前预防。预防又分为两种:一是写内容时就注意敏感词,看到字符组合直接花括号隔开,感觉可能会sq也加一些花括号。二是准备发的时候防止内容卡没掉或者发不出去,因为质心论坛有2个bug:一是如果用质心平板,敏感词、字数限制、冷却等引起的发帖、改帖、回复、评论失败,会把输入框里的内容卡没掉!那就先在ink或草稿箱里写完再发,甚至写完先用改帖调试再发。如果直接写在回复/评论框,发之前一定要复制,甚至边写边复制。二是敏感词、字数限制、冷却等引起的发帖、回复失败,会重新计算冷却时间,一直发只会一直发不出去!点击发送按钮的时间一定要记录下来,再次发送前耐心等待。
中:质城故事
我学物理竞赛,源于2021年初三下被高中(竞赛弱校)提前录取后,学校的物理老师上课上得很好,还拓展了一些微积分的内容;某网课的物理也上得很好,把高中物理知识很快过了一遍,二者激发了我对物理的兴趣。然后又了解到高中有五大学科竞赛,当时学校的物理老师送了我一本《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标准教材》,但由于时间原因,我只断断续续地看了一点:质点运动学,静力学,牛顿运动定律。一直到2023年3月,我对物理竞赛内容还是知之甚少。但是,在2023/4/3,我决定开始用大量时间学物理竞赛,这标志着我物竞时代的开始。《标准教材》一共23章,其中18章理论,5章实验。我先对之前学过的3章进行了复习,然后又保持一定速度自学,为了学得更扎实,我除了看书做习题,还把其中比较好的例题用多种方法做,甚至是改编题目。当18章理论终于看完(物竞一轮学完)时,已经是2023年8月了。7月下旬开始做预赛和复赛的真题卷。最终,2023/9/2的40届预赛得了354的高分,获得在竞赛强校集训两周的机会。但是复赛我就不太行,不仅做题速度慢,正确率也随着计算量增大而明显降低,所以8月做复赛的真题卷只有几十到一百多分。到了强校集训,我做了国培的电磁学部分(正确率50%左右),复赛卷的得分也高了一些(但还是达不到浙江省一的水平),其中的“高光时刻”(意思是除预赛外得分最高,但也是我唯一做过的决赛卷,还是我40届复赛前做的最后一卷)是34届决赛174分(决赛从35届开始加大难度,34届反而出简单了,我认为实际难度相当于现在的预赛和复赛之间)。最终2023/9/16的40届复赛考了106分,只拿到省二,没有晋级实验,得分又回到了集训前的水平,说明短时间的集训对我物竞实力的影响还是有限的,集训期间得分高一些可能只是运气原因。
我在预赛前就发现真题卷有质心的水印。但直到复赛结束后,我才偶然发现水印上有质心官网,官网里面有“论坛”二字,发现论坛里既可以讨论竞赛也可以摸鱼放松。于是我在2023/9/18注册了质心论坛,起初是想在论坛放松以缓解高考压力,同时聊一些竞赛内容来减缓知识遗忘(因为学物竞相当于学了一部分大学的物理)。结果先是短信提醒关不掉(骚扰拦截也还是有声音),幸好我家长为了集训时联系方便而给我注册了自己的手机号,我用它注册论坛,然后手机长期关机(直到某天开机才发现收不到短信了)。然后就逐渐“沉迷”了。我发现论坛既有题目互答的提问帖,也有不正常的水帖,开始参与物竞答疑和论坛管理。我希望论坛有好的学术氛围,以便我自己通过答疑来复习物竞知识。看到一个个问题被我解决,我又觉得论坛答疑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结果我2023/12积分数第一名!积分可以换礼品,但对高三的我来说,换礼品会被现实中的人发现,于是想通过【每日一题】活动把礼品奖励给别人,结果在发了物理竞赛【每日一题】浏览大楼(附LaTeX常见符号汇总)之后,又想让它一直进行下去。
接下来就是两件“坏事”了。先是2024/2/3,由于论坛管理时说话语气的问题,“论坛五战”爆发了。当时论坛里有很多人说我应该退坛了。然后是2024/2/26,由于现实中的一些原因,我能上论坛的时间从此大幅减少。都高三了还水论坛?也许只有我能干出这么“伟大”的事了。但我还是希望自己能继续上论坛:一是因为,要是退坛等到高考后再回归,就像版本更新十几次之后,各种新东西往脸上呼,消息列表也会爆满。二是我意识到了说话语气的问题,但如何调整,还得靠论坛(说不定还能使我语文提高几分);相反,如果直接退坛而不调整,人家都不欢迎我回归。但“坏事”变成了好事。由于论坛答疑人数增加,我觉得自己原创的学术性帖子才能让自己在论坛更有存在意义,于是就想到了为九省联考写一份原创解析。本来还想“努力”一下,争取在2月29日写完并发帖,结果现实的“阻碍”成为了成功的必要条件,2月29日发帖时才刚刚开始写,于是没被敏感词卡退!终于,在3月10日,我的《2024九省联考数学原创解析》成功了!然后,我看到了Nature大佬的《常微分算符 后记》,被大佬的故事感动了,于是也想写一篇故事。我语文很差,以至于我从来没有写过这么长的故事(虽然是流水账),在2024/3/21发帖的时候,就达到了4000多字,后来补充到近1万字。我写这篇故事,主要是想把我编写原创解析的过程(以及后来考上大学的过程)记录下来。
我还对敏感词的存在意义进行了思考。我听说以前的质心论坛,学术氛围浓厚,也没有敏感词的限制,公式满天飞,大佬数不胜数。自从2023年6月以来,论坛突然由“神坛”变为“水潭”,到了7月,论坛已经出现了不少违规内容。于是在2023/10/14,姐姐在论坛设置了敏感词来减少违规内容。当时大佬退坛,公式减少,敏感词对学术的影响较小。但是到了2024年2~3月,Nature大佬的常微分算符系列被卡敏感词,一些较长的文章也被敏感词卡退。那么敏感词到底应不应该存在呢?首先,对于管理者来说,敏感词的存在是有利的,可以减少违规内容,以及家长对违规内容的投诉。那对于论坛来说呢?我认为,论坛既需要发展,也需要稳定。敏感词对发展的影响是有限的,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学术性帖子都会被敏感词影响,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敏感词,学术性帖子的数量也远远少于水帖。而敏感词对论坛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没有敏感词,论坛将有很大风险因为过量投诉或严重违规内容而不复存在(虽然敏感词只能减小风险)。此外,学术性帖子卡敏感词是坏事,但是在Nature大佬面前,变成了好事:敏感词成就了Nature大佬与常微分算符的故事(相比之下,我的故事真的不算什么)。(直到2025/3,论坛出现了学术专区O-Box分区,也许仅在O-Box取消敏感词会更好。)
我写原创解析及其故事的时候,正好是高考复习最艰难的时候。但是原创解析给了我信心,于是我更加坚定地选择继续上论坛。终于到了2024/6/7高考,我还能在论坛,非常幸运。我也对论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只不过,我来论坛主要是为了放松以缓解高考压力,虽然在论坛可能会要求大家学习,但对我来说,物竞学习=高考放松。我在高考后才意识到这一点。本来还想着暑假出物竞原创卷的,还取好了名字叫“质城杯”,结果一到暑假就开摆了。高考后的我有了更好的放松途径,再加上不时发生的论坛骂战,于是对论坛渐渐没了兴趣。于是我在2024/7/2基本退坛(不是彻底退坛,而是每隔十几天又上一次,后来又连着3个多月没上),标志着我物竞时代的结束。退坛导致我物竞知识遗忘了一些,做题和出题能力也下降了,这是摆烂的必然。所以“质城杯”我就不出了。至于“质城”这个名称,我认为是“质心论坛”和“物理之城”的完美结合。质心论坛是“质城”,因为论坛被比喻为一座城,“人在城就在”(语出@宸 ),表达了人们维护论坛秩序的决心;物理之城是“质城”,因为“质”和“之”谐音,“物理”则作为我擅长的领域,体现了我在论坛传播学术的渴望。
到了2024/9,“炸帖”的出现导致论坛更加混乱。虽然论坛有题目互答,但也有人在题目互答水评论。那么,质心论坛有什么意义呢?除了提问和解答问题(这还不重要,可被其他方式替代),也许只剩一些高质量的学术帖值得保留。但学术帖早就被水帖沉在底下了。直到2025/3才出现了O-Box分区,但之前的几乎找不到了。我在论坛出题、发学术帖,又有什么意义呢?我相信,即使哪一天论坛消失了,我在论坛的帖子也一起消失了,帖子的价值是永存的。只要能帮助到一些人,或者只要有人能看到我的成就,帖子的价值就已经脱离论坛而存在了,也不必像我一样用故事记录下来,宇宙正记录着一切。Nature大佬在写完《常微分算符 后记》后退坛,“回归自然”,终有一天,我也会因为某种原因,可能还来不及告诉你们,就彻底退坛了,或者论坛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复存在。论坛经常出现一些小意外,比如一夜之间出现了几十篇乱码帖:谁都无法预测何时会出现大意外。所以,我还是希望我们要珍惜当下,利用论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不只是在水论坛。至于发的东西会不会随着论坛一起消失,那就随缘了。
下:西湖传奇
我先列出几个事实。一是我高三考上西湖大学。而西湖大学高三报考的初审条件是:10门学考有8门为A(其中物理、化学为A),其它通过,或者竞赛省一。二是我语文极差(如果你看了高三以来历次大考成绩汇总,会非常震惊),英语首考也只有101分(同时也是学考B等,一考两用)。三是我高三只获得物竞省二,而我物竞的大部分内容是高二下学的。从这些事实可以推导出什么呢?学考语文肯定要通过,但又不可能拿A,英语是B,剩下8门(包括政史地)只能全A。虽然不是不可能,但是理科优势的我,直到高二下才用大量时间学物理竞赛,难道之前的时间用来背文科?显然我更喜欢提前学完高中理科,也许高一下可以看看能不能拿4个A(结果确实拿到了4个A),到了高二上,A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高二报考西湖大学的条件已经满足了,高二考不上,高三就别想了。而且我高考总分被语文拉得很低,其它招生途径也没什么希望。关键是语文学考能不能通过都成问题。所以政治拿B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在语文这么差的背景下,政史地都拿A就感觉挺离谱的。但要是运气特别好,真拿了A,也许就会有另一门理科运气不好,拿不到A。那我是如何通过西湖大学初审的呢?真的是靠拿A吗?
我语文自古以来就是垫底的分数,初中理科又拉不开差距,所以当时的我差到可能连中考都过不了。但是,在2019/12/20(初二),我人生中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我所在的初中偶然了解到有一个理科的网课,并开始让我们上几节。我在网课中答题经常获得第一名,并发现了对理科的兴趣。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的理科潜力得到了发掘。我在初三上自己推导出二倍角正切公式,并在期末考B卷的填空压轴题用到了它。到了初三寒假,又恰逢县里的高中,开始招首届理科创新班!虽然只有48个名额,但是主要考数学和科学,语文英语占比很小!(据说之后几届语文英语占比明显增大,还要求中考过线,幸好我凑到了最好的第一届。)我还在考前用13天做了30张试卷,基本上是网课送的试卷,当时的努力程度,即使是预赛和复赛之间的物竞集训都达不到。最终我在理科创新班招生考试中,竟然获得了县里第一名!
但这毕竟是“弱校强班”,没什么竞赛资源,我好不容易了解到学科竞赛,还基本只能靠自学。当时的我对物理和编程都感兴趣,但是初中获得过编程比赛市级一等奖,觉得信竞更容易拿奖,于是我开始学信竞。我先是把信竞基础内容过了一遍,在2021/11/20(高一)的NOIP拿到了信竞省二。到了高一下,一所完全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大学——西湖大学,开始招首届创新班!而且初试只考数理化!西湖大学不是985,也不是211(因此成绩特别好的不一定会去考),却是堪比清北的研究型大学(前提是自己适合做研究)!它面向高二和高三招生,如果高二报名,学考只要4个A就能过初审,高考达到特控线就有机会录取。于是我满怀期待地又过了一年,在这期间,由于信竞自学缺乏学习资源,以及自己实力有限,信竞模拟赛基本上都达不到省一的水平。但是在2022/11/26(高二)的NOIP,恰好遇到难度突然增大,导致分数线明显下降,于是我拿到了信竞省一!当然,现在的我已经基本上把信竞忘了,既是因为信竞学得不扎实,也是因为后来学物竞把信竞学忘了。
从最初可能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到信息竞赛荣获省一,还有机会考上西湖大学,这一巨大的改变,使我产生了盲目的自信。到了寒假,我竟然认为去强校多学一年信竞有机会保送(因为高三没机会参加省选,所以多学一年信竞意味着要留级),再加上兴趣,于是继续学信竞。到了2023年3月,终于等到有机会去强校,结果反而证明了自己实力不行,信竞这条路走不通了。不过没事,考上西湖大学就万事大吉了。结果发现西湖大学第二届的初试多了一门中文写作。第一届纯理,第二届就会文科混进来,就像“苏超”爆火时,足协找上门来了。再加上初试和化学预赛时间冲突、初审要写两篇英语作文、高考很难上特控线,家长让我放弃报名西湖大学,去考化学预赛。于是我又在想:为什么是化学呢?学校鼓励把竞赛名额报满,所以物竞、数竞、化竞我都有机会参加,但是我对物理感兴趣。再加上信竞放弃了,高考内容也基本学完了,于是就有时间学物竞了。我还天真地以为西湖大学是一次高中提前毕业的机会,这次机会没了,还有机会吗?又想到了物竞保送。我甚至认为信竞已经省一了,物竞就应该继续拿到更高的奖。于是在2023/4/3,我决定开始用大量时间学物理竞赛。当然,数竞和化竞我也重在参与,在没有专门学过的情况下,化学预赛考了76.5分,差0.5分晋级国初;数学初赛比化学稍微好一点,晋级联赛,只不过联赛没拿奖而已。
我高二下有空学物理竞赛,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高考实力在高二下就基本确定了。尤其是理科,我学过一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记住,只不过做题速度慢。所以我不太需要花时间复习高考。我在2023年4月(高二下)参加了高三的二模考试,结果考得比一年后更好!物理和技术也首次在高三的试卷中赋分100(到了高三反而再也没有出现过赋分100)。到了2023/7/2的学考,语文不仅通过了(D就算通过,E表示不通过),而且运气好,拿了C!但一个运气好往往伴随着另一个运气不好,2023/9/16的物理竞赛只拿到省二。但物竞省二才是非常合理的结果,要是物竞省一,学了一年半的信竞就感觉浪费了。那么,要是从一开始就选了物竞而不是信竞呢?因为自学,没有其他人的学习进度作为参照,所以结果很有可能是快到高三才学完《标准教材》,跟高二下开始学没区别(高二下开始学反而忘得少),即使在高二前学完,多一年也进步不了多少。那么,我学了信竞又学物竞,有什么意义呢?一是我物竞学得比较扎实,有利于进入大学之后往物理方向发展;二是学了物竞才知道有质心论坛。
2024年,西湖大学招第三届本科生创新班,有90个名额。招生章程出来,凑得非常好,初试中文写作改成英语(客观题,不是写作,而且在总分400中只占50分;我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因为西湖大学英文授课);初审减少到一篇英语作文,节省了我准备初审的时间。学考政治是B,总共7个A,差1个,还好有信竞省一。初试考了317分,以极大的优势,高出入围分数线91分!(本以为会有很多人350+,结果有传言说我初试第一名?)然后是高考。数学是我运气比较好的一门,我在高考估分的时候,先对了一下数学答案,发现我做的都对。但因为最后一题来不及做,我数学顶多140分。复试包括学习能力测试和专家面试,虽然面试不太行,但总分仍然排在第11名,说明了我学习能力测试有很大优势。最后就等高考出成绩了。我之前做过23年6月高考卷,上不了特控线(而且比平时差),说明我高二是考不上西湖大学的。那么高三会不会也很差呢?主要还是语文太差了。英语也感觉不太好,就按首考成绩来算了。所以估分是考不上特控线的,除非特控线本身降10多分。但是根据网络上一些人的估计,特控线只会降1~6分。出特控线的时候,595分,竟然还比去年高了1分。结果高考成绩一出,总分598!西湖大学上了!
我的人生中有很多偶然事件,一次次偶然的叠加,才有了现在的我。其中有很多东西是我迟早要写出来的,因为已经有一篇关于原创解析的故事了,不想再写一篇,所以想写什么就补充在这篇故事里。结果这篇故事曾一度超过一篇帖子的字数限制——1万字,只能在草稿箱里编辑。我这篇故事就是偶然的产物,如果我的原创解析没有成功解决敏感词和字数限制的问题,或者Nature大佬的《常微分算符 后记》被敏感词卡退了,这篇故事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但原创解析在人生中毕竟只是沧海一粟。而我的一个更大的偶然,就是考上西湖大学。从高二到高三,因为高考实力基本不变,所以主要还是靠运气。为什么高三能运气好,我觉得是因为我在论坛帮助很多人解决了很多问题,积攒了很多RP(“人品”,意思是运气)。高二没有论坛,也就不会有那么好的运气,特控线就上不了了。一个语文很差的人,出现学考政史地都拿A这种离谱的事,也需要极高的RP,拿不到8个A几乎可以说是必然。看来,我在论坛的一年时间,也是值得的。如果RP确实存在并影响着现实(至少我相信它存在),我能考上西湖大学,离不开信竞省一和论坛答疑,论坛答疑又离不开物竞学习,物竞学习又离不开各种原因……我能考上西湖大学,离不开故事里所说的一切。换句话说,如果把我考上西湖大学看作是必然,我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必然。如果这些“必然”能被提前预测出来……可惜我们的科技还达不到预测未来的水平。我们只能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