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总失分?快来和小鱼一起看...

数学
语文考试总失分?快来和小鱼一起看答题公式~(初中语文适用)

用户头像
魚 . 更新于2025-9-23 13:30:45

有些同学答题是不是经常答不到点子上嘞?

一看标准答案写的又感觉自己好像悟了一点点~

那就可以参考此帖中的答题公式啦!要灵活运用喔(>ω<)   (更的有点慢见谅~)

套公式效果我就随便找一个作业啦

IMG_20250923_212848_634.jpg

-----------------------

先放一个总结图在最开头啦~ 红色字体部分详细内容在帖子里喔(^^)/

IMG_20250816_213003_754.jpg

一、概括内容类

1.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公式:人+事+结果

例如: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明在一次旅行中,意外迷路后凭着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才智找到出路的故事。

二、分析字词类

1.赏析句子或加点字词的含义或表达效果:

答题公式:本义+语境义(结合上下文分析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修辞(没有修辞可不分析)+作用(分析词语在此句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例如:“他的脸上出现了狡黠的笑容。”  这里“狡黠”本义是狡诈,语境义/在此句中 是形容他的笑容中带有一种调皮、机灵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机灵的特点。

三、赏析句子类

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答题公式: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将...比作.../将...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例如:“月亮像一个大银盘挂在天空中。”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作大银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明亮和圆润,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答题公式:这句话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物的...特点,表达了...情感。

例如:“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悲痛却不断鼓励安慰儿子的心情,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期望。

四、分析作用类

1.分析文章中段落的作用:

答题公式:[简记](1)内容上:...  (2)结构上...

[分析思路] 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等)+结构作用(在文中的位置及相应作用)

{1}如段落位于文章开头 其作用一般为: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门见山等

{2}如段落位于文章中间 其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可具体分析)、过渡为下文作铺垫等

{3}如段落位于文章结尾 其作用一般为:总结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等

例如:“那朵花在阳光下绽放,格外美丽(此句为文章开头)”

内容上:此段在文中起到了烘托氛围、表现美好事物的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五、人物形象分析类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公式: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勇敢、聪明等)+从...能够体现出(结合文章具体事例分析)

[建议标序号,按分值作答,一般至少回答两条]

例如:(1)主人公是一个勇敢的人;在面对危险时,他毫不退缩,勇敢地迎接挑战能够体现出。

(2)主人公是一个有担当的人;在森林中遇到野兽,他冷静应对,想办法驱赶野兽,保护自己的同伴能够体现出。

六、环境描写作用类

(1)衬托了人物…形象或品质 [人]

(2)渲染了…气氛 [气]

(3)深化文章中心 [深]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推]

(5)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背]

(6)烘托人物…的心情 [心]

口诀:人气深推背心,若有修辞要分析。

七、标题类

1.分析标题的含义:

答题公式:(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意思)

(2)深层含义:…(联系文章主旨、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

例如:标题《父亲的肩膀》

(1)表层含义:父亲身体的肩膀。

(2)深层含义:父亲给予的支持和依靠,象征着伟大的父爱。

2.分析标题的作用:

答题公式:(1)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吸读]

(2)作为文章线索贯穿全文。[线]

(3)点明文章写作对象。[象]{比如《春》}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比如《散步》}

(5)点明文章中心。[心]{比如《纪念白求恩》}

(6)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情]{比如《秋天的怀念》}

口诀:吸读线象,概括心情。

八、新闻类(含新闻分类 特点 要素 表达方式 结构)

1.新闻的分类:

(1)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

(2)狭义新闻:一般专指消息

2.新闻六要素: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3.新闻的特点:真实性 时效性 准确性

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和抒情

5.新闻结构:

(1)标题:引题 正题 副题

(2)导语:{不包括电头}:一般为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3)主体

(4)背景:社会背景 自然环境背景等

(5)结语:一般为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背景、结语可有可无,或暗含在主体中}


收起
30
29
共4条回复
时间正序
用户头像
国一须佐
1月前

标题的作用好像还有吸引读者吧🤕🤕🤕

字好好看!!!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魚 .
1月前

嗯嗯 你好细心嘞(๑´ڡ`๑)

前两天我整理的笔记放在学校了~

后面也写到这个啦 就是那个口诀前两个字就是啦 

嘿嘿嘿谢谢你呀~

用户头像
少爷的事你少管
1月前

老师老师,可以考虑细化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个人认为在内容上只会起到这三方面的作用

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对人物的刻画作用+对背景的补充,解释作用+对文章可读性的作用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魚 .
1月前

好滴好滴老师谢谢补充(≧▽≦)

我等改天有空细化一下~

最近有些忙也没整理语文知识点 可能更的会迟一些(ㆁωㆁ*)


用户头像
忘不了的冬
1月前

鱼老师,我浅浅补充一下:有些题会考人物形象的作用,如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有对情节,主题等等作用,次要人物有联系,推动情节,侧面衬托,突出主要人物,揭示主题,渲染氛围,奠定基调。注:“我”属于特殊人物,要看是在哪种文体中,小说中的“我”不同于散文,可能不是作者本人,这就有增强真实性的作用

标题的话,要分析它与情节,环境,形象,与读者的关系,还有艺术效果

情节上看是不是线索,是否设置悬念,是不是概括文章内容

形象上看是否为突出和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人物命运,是不是对人物性格的概括

主题上看是否寄托情感,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环境上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等,是否有深层含义,是否创设背景

与读者就是吸引注意

艺术效果上是否生动形象,言简意赅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2条评论
用户头像
魚 .
1月前

哇塞哇塞好细节谢谢你的补充!!!

因为我现在是初一升初二可能有些还没了解到呢~

阔以把老师你发的这些先放在帖子里嘛(^^♪

用户头像
忘不了的冬 回复 魚 .
1月前

可以的可以的(^^ゞ

用户头像
三角.小陈
7天前
佬,我也有一个语文帖子,帮我看看怎么样?能不能改进,谢谢!!!
2条评论
用户头像
魚 .
7天前

哈哈我算不上是佬(^^♪

我刚才看了一下总结的阔以呀是感觉是适合初一同学的捏

就是可以稍微注意一下错别字 这样对你考试时候不失分也有帮助•̀.̫•́✧

如果说我木有理解错那个意思的话

那个应该是“借”字 但是写成双人旁了(^^)


用户头像
三角.小陈 回复 魚 .
7天前

谢谢佬,你不要太谦虚啦!你那些方法特别好用,好多题目都可以用那些方法!!!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