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新时代物竞不完全入坑指南(实为一个物竞杂鱼的经验分享)

前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
这不是金牌大佬的经验分享,而是一个物竞杂鱼用两年的青春一一走过的弯路。愿各位弱省弱市的学生不要自怨自艾失去希望,物理竞赛只不过是五大学科竞赛之一,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神话!(这是去年我说的话,在这里送给大家~)
引入:
(1)首先来点对现在物竞分数的看法:
复赛理论(320):150及以下努力就够(但是需要投入足够时间以及不能乱学),150~200需要天赋,200+纯靠天赋 。
各省改卷松紧不同,但这里要求严格批改。
弱省银牌努力就够(但是需要投入足够时间以及不能乱学),强省只能压线爆银的话进不了省队我就不多说了。
(其实我这种JS省一都够不到的唐诗去考决赛说不准真能压线爆银,但也只是说说而已)。
(2)“乱学”的几个主要现象是
1.只看网课不做题。
2.只刷书不听课(两个极端,都不可取)
3.过早参加外培拔苗助长。
4.做题方法不端正,包括但不限于不自己动手计算,上来就看答案,订正不到位,没有总结错因,过程书写潦草等等,这些轻则降低刷题效率,重则事倍功半甚至白费力气。
(你猜我怎么知道的,除了2以外主播都干过,快去对照着看看中了几条,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哦)
(3) 我老师的一些物竞杂谈,摘录如下
1.基础看力学,差距靠电学,力学好不被对手甩开,电学好能把对手甩开,力学主要靠练习,电学主要靠积累。
2.复赛理论不上200不配碰四大力学(基本上业内公认)
3.出题人作为大学老师不会参考机构卷,出题人不会出用四大比用普物好算的多的题目。
4.机构卷普遍思路比较偏,正统的还是普物教科书,只刷机构卷就废了,机构卷太偏门的思路不要去学
5.机构卷等杂七杂八的考试考不好不要怕丢人,无论遇到什么卷子心态都不能炸。只要把会的都做对,那就是本事。
6.复赛考试时一道题没思路最多想10分钟,有思路但不多最多挣扎20分钟左右,但具体情况还得看个人。(但是我试过了,起码我一般是磕不出什么的)
7.物理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智商在学习物理中的比重了。(主播注:没错,现在的物竞确实已经从注意力转向了基本功,而基本功便是学习普物应有的物理素养,而不是对某个神奇的题目用一个完全没有普适性的神奇的解法解出来)
关联:一职的竞赛书评帖
本帖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对物理竞赛的介绍
1.学习资料 包含刷什么书,看什么课
2.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主要是主播走过的弯路)
3.学习规划(主要结合主播自己以及外培的所见所闻总结)
本帖将持续更新至主播彻底退竞(即9月20日后),如果什么时候更新速度慢了只是因为主播开始冲刺了,考完复赛会回来更完的。
Chapter A 学习资料
PartA 参考书籍系列
黄Q老师把物竞题分为了三大类 经典 普物 机构卷,我个人表示赞同
(1) 经典
经典书籍大多为10~20年前严格对标物竞的竞赛书籍,内容普遍具有古早竞赛题所具有的技巧性,但是由于早年间物竞考纲不涉及普物,所以普遍对刚体,振动波动等内容一笔带过。因为考纲及出题风格的不断普物化,经典书籍内容重心逐渐偏离现在物竞考试的重心。
常见经典书籍有 程力程电 黑白皮 小绿本 专题精编
1.程稼夫《中学生物理竞赛教程》力学篇与电磁学篇
由于知识点讲解简略,程书不适合自学,尤其是程电的超模防自学设计。
程力我先前翻过一遍,整体技巧性很强,一般来讲作为一轮题书,但是我的老师建议先刷难集后看程力。
程力上的神奇小技巧已经不是现在考试的重点了,换句话说现在考试从考察注意力转向了考察学生的普物功底。所以如果时间紧迫,可以跳过程力,先去掌握难集这类纯普物的内容。(比如我的老师一般安排入门是刷舒力等然后就是难集题选,具体内容后面展开)
当然,在运动学,静力学,牛顿定律,碰撞这四个板块程力讨论的更加细致,而普物则涉及较少,这几个板块适合作为普物的补充。
程电据41届某国集大佬评价为质量比程力差并且讲的很乱,一轮同步去看的话会很吃力(我翻过前两章,确实如此,题目很杂,比如电场的题目里出现一堆电介质,知识点理的也不顺,只看程电是不可能建立起完整的知识脉络的),因此不建一轮时期去看。
2.黑白皮,名字见图
我没看过所以不多说,一般认为地位和程稼夫相当。一般是该书与程稼夫二选一作为一轮题书。
估计比程稼夫唯一的好处是多了热光近🤓。当然,知识点部分还是讲了和没讲一样。
3.小绿本 2020年左右小绿本改版了,新版的小绿本加入了很多准二轮难度的题目,比如部分的难集,国培,题选原题,也融入了二轮知识点。
改版后其能力测试A是一轮难度,能力测试B(改版后)位于一轮到二轮之间,如果时间充裕可以作为一轮的学习检测。
但是小绿本在改版后的普物浓度仍低于难集国培题选,这便决定了它仍达不到二轮题书的标准。主播在7月中旬曾经被小绿本能力测试B创飞,还因此被教练骂了🤓
4.专题精编 10年前的复赛书,顾名思义是按专题分的,现在位于一轮到二轮之间,难度与地位略低于难集国培题选,但是比上述三本书都更接近或已经达到二轮难度,这也意味着做起来必然会更费劲。(毕竟也曾经是严格对标复赛的书捏)
时间充裕的话一轮时带着刷也没啥问题,可以当成“拓展训练”,部分题可能做不了(比如空间力系或者刚体),那就放到二轮接着做。一轮学生不要被打击到了,不会是很正常的。
下面是一位浙江大佬的补充,专题精编的解析很古典而且质量不算高。寒假的时候老师让我做过一些专题精编的题目,按照我残存的印象答案确实写的不大行。
主播之所以没有对经典书籍做过多介绍,是因为现在复赛考试风格明显普物化,现有的这些经典书籍已经慢慢过时了。
如果时间紧迫,当以普物为重,时间充裕再考虑刷经典题集。
[附录]还有俩书是我完全不了解的,引用一下别人的评价:
以及
(2)普物
2.1 普物教科书
普物教科书籍大多数指大学一年级的物理系本科教材,鉴于nucleae武器的使用权开放之后物竞考纲已经和普物无二,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的老师非常推崇普物路线。
看普物的同时也将训练出阅读大量信息类文本的能力,这在应对当代复赛题阅读理解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是必要的技能。
然而并不是所有普物书的习题都贴合竞赛,所以对于习题我们要选择性的做。
常见普物书籍有 舒幼生力学 叶邦角电磁学 赵凯华新概念系列(包含力电热光近) 钟锡华电磁学通论 钟锡华现代光学基础 刘玉鑫热学 杨福家原子物理学 程守珠普通物理学 (国内)格里菲斯电动力学导论 (国外)
一职的帖子介绍的种类远比我详细,下面我将就我看过的几本作出点评。
2.1.1舒幼生《力学(物理类)》 (第二版)
舒力是我的老师强推的物理竞赛入门书,讲解清晰而深刻。
舒力第二版改版后增加了许多例题和习题,比如新增的C组习题大多来自奥赛物理题选,这大大增加了这本书的竞赛属性。
本书在刚体,振动波动两章含有海量例题与习题(我记得好像两章各有50多道例题,习题更多),而且基本上都非常贴合竞赛需求,可以有效强化这两个普物化后日益重要的考点。
舒力的习共分A B C 组,A组对标一轮,B组位于一二轮间,C组是二轮难度。按照我的老师的规划,舒力是物竞刷书生涯中第一本书,和一轮同步推进,但是过难的C组习题可以放到二轮再解决。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在刷舒力的同时做部分程力习题,以弥补运动学,牛顿定律,动量,碰撞这几个舒力上题目较少的板块。但是注意程力题量较大,一定要合理取舍,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加餐。
这是第一版的封皮,第二版是博雅灰色皮的哦
附一条湖南长沙佬的建议
2.1.2 叶邦角《101电磁学》,《电磁学》(封皮是一个闪电)
北大孟策《101电磁学》
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
钟锡华《电磁学通论》
第一本101前身是《电磁学与电动力学》上册,也是主播精刷的一本电磁学。
角爷的写书风格是简洁直白有力,没有过多的废话,每一句话都有很大的信息量。
作为本科电磁学教材必不可少的就是各种散度梯度旋度计算,微积分含量是显著更高的。
本书的附录多为公式,理论介绍较少,必要时需要额外翻高数书补习相关概念。
本书知识点齐全且有很多有效拓展,比如泊松方程,电介质中电像法拓展,磁像法磁荷法等等,请读者自行品鉴。
本书例题难度适中,课后习题没有*标记的普遍简单且不贴合竞赛,只能用来练手,有*标记的大多和难集国培等风格相近,可以细做。
不过*标记的题目大多没有解析,这就需要好好利用deepseek和我们的班主任了。
我的老师主推的配套习题是难集电磁学,相信我,不难,真的能做!
第二本电磁学角爷自称是写给竞赛生看的(五一方圆外培),我也只是看过大概,例题技巧性比上一本更强,同时拓展更多,比如甚至有超导体的伦敦方程。独具特色的是本书有二维码形式的“加餐”资料。
综合上手难度会略大于上一本红皮101,美中不足的是习题没有解析(所以和没有习题是差不多的)。角爷对竞赛生的要求是明显高于高考生的,所以指望能轻松上手的可以退坑了🤓
(这本指闪电皮电磁学)
第三本也是老师强推的一本书,毕竟孟策和物理竞赛命题组有亿些关系。
我也只是简单翻过,讲的比角爷详细些(嗯也就是文字叙述更多),难度差不多,但是依旧充斥各种暴力微积分,和角爷的微积分浓度不相上下。本书我除了书皮都没看过,之后我会问一下精刷这本书的同学的意见。(居然没有电磁单位制的附录!!差评🤓)
第四本赵凯华的应该是最好上手的一本之一,讲解非常详尽(字最多的一集)理解难度最低(之一),深入浅出事例丰富,不过副作用就是其文字阅读量逼近叶邦角101的两倍多(角爷170页讲完的内容赵凯华要300多页,而且一页的字数赵凯华的有时候能接近角爷的两倍)。
本书的书后习题难度参差不齐(其实无所谓,大家都这样)但!是!题量奇大无比(一章也就这么六七十题吧,角爷101好像平均才一章十几题),所以在没有足够的挑选题目的能力时,尤其是时间紧迫的选手(比如高一上快结束了才开始看电磁学普物,嗯没错我就是这么个情况),不建议做其书后习题。
赵凯华新概念(全系列)的特色是每章最后有知识点总结,不像角爷的需要我自己去整理。
第五本,也是最好上手的电磁书之一,因为他的理论讲解多到什么地步呢?你敢信他一本和舒力体量差不多的普物书几乎没有一个例题?!毫无疑问的是通篇都在讲理论,这本书甚至被我学长评价为科普书。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正文中会有基本没有解析的所谓“讨论题”,题目本身质量很高;
而且本书的习题应该是我印象中最好的题之一,难度与风格都非常贴近竞赛(而且有配套解析)如果想在刷难集国培等前先开普物习题作为铺垫,这本书的习题是不错的选择。
外培时我见过不少学校推荐的书目是这本(比如福建某学校)。电磁学通论文风带着淡淡的诗意,读者可以留心品鉴。
讲个笑话,这本书不做习题你甚至学不会电像法(侧面体现出本书习题之重要性,这本书好像一共是213个习题(钟老数的),如果纯新手的话大概率会很吃力对不了几个,那就把答案研究透当例题plus做就行了)
总的来说,基础很好就去角爷两本二选一,稍微欠缺就去看孟策101,新手入门就新概念和电磁学通论二选一,无论是哪本电磁学书都可以搭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就够了。
我老师建议的配套习题是难集的电磁学部分(前三章精刷,后两章随缘)(相信我真的能做)
附一张我舒力,通论和新概念的合影(角落里的是舒力题解)
2.1.3 刘玉鑫《热学101》,钟锡华《现代光学基础》,赵凯华新概念光学,杨福家《原子物理学》,以及舒力的相对论部分。
对于热光近,我老师说现在复赛考的不难但是偏,而且考的很没谱,会莫名其妙蹦出些新模型(甚至一向变化万千的机构卷在现在复赛卷面前都算得上保守派),这考验的是临场发挥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出题人浮木保卫战),比如去年41届复赛的磁通量子化,还有偏的没边的不确定性关系,能不能做对主要取决于能否现场理解模型并做题。所以主播不推荐在热光近上花费太多时间,首要任务是打好力电基础。我的建议是在一轮基础上参加一次热光近外培(比如我去的APU),然后去做真题(预赛and复赛),不会的再翻普物书翻笔记。热光近三本书体量不少,全部看完事半功倍,除非事先知道重点(比如教练指导,但是我反正没这福气),否则不如当成步步高打火机哪里不会点哪里,想想41届前的同学准备了一年波光发现卷子上一道光学没有时候的心情吧。(没错,主播41届预赛轧钢所以体会不到hiehiehie)
现光基全本书讲波光,想补习几光的去看赵凯华,杨福家前三章翻一翻看到不确定性关系就够,玻尔模型和光电效应重点理解(仅限需要考预赛的同志)因为预赛几乎年年考。刘热的话不会对着看就OK,除非有时间和能力背下整本书,否则不用幻想押中整个原题。
热光的考点比较明确(相对近代而言的,近代是真的杂),我已知的有:
热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内能,等温等压等体绝热四大基本过程(这仨其实能考的很恶心,参见微孔竹板小振动,高铁空气弹簧(谁家高铁会遇到剧烈颠簸,印度的吧)),热一热二热三(实际上做题列式能用上的只有热二,而且当能量守恒做就行)律,熵及其计算,卡诺定理(虽然说我不会),卡诺循环及其变种(量子热机:喵喵喵),还有各种构造可逆热机的题(我不会),更远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布(决赛考过三次,好像是35和37还有一个忘了,但是都是直接给了,其中两个是纯种热学一个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分布类比分析,反正我就做对一小半),范德瓦尔斯气体(会不了一点),更更远的麦克斯韦关系(我都不会)
再附:一职的帖子里截下来的,只是他的帖子的冰山一角。
2.1.4 《新编基础物理实验》《101大学物理实验(全四册)》
以及《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新教程》
鉴于主播实验学的不咋地,而且今年实验全国统一命题,所以我不多说。总的来说指导书是所有重点都要掌握,这也算是复赛实验的考纲了(但是吧,大家也都知道纲是用来超的)。指导书是物竞生涯中最薄的一本书没有之一,但是我们要把薄书读厚。
新教程是上海复旦附中校长把自家内训资料拿出来出版的实验书,前国家队教练陆申龙审校(国培实验也是这哥们写的),质量是有保证的,我整体看下来感觉不错,尤其是电磁学和光学实验有很多有效拓展,而且本书的价值还在于附了很多上海地区省赛与全国决赛题,弥补了只看指导书无题可做的困境。
新编的地位不言而喻,有时间是必须要好好看的,101是国标实验教材,地位和新编一样高。
预告:实验模拟题推荐在下面展开。
2.2 普物习题集
主要有《物理学难题集粹》《奥赛物理题选》《国际物理竞赛的培训与选拔》(二轮三巨头)
外围:物理学大题典,电磁学千题解等等等等,待补充,基本都来自国外。
2.2.1 物理学难题集粹(上,下册)
地位不用多说,从进队再做,变成进队必做,再到冲一必做,现在是入坑必做。
难集力电热光近的难度并不是均匀分布,因此需要各自说明。
(1)力学部分题目振动及以前普遍简单且以爆算为主,建模难度和注意力需求都较小,可以有效训练基础公式的应用,积累基本模型,提高计算能力,可以配套舒力习题一起刷,当然这也是高中必刷题之一,早晚都要做掉。难集振动相关板块难度飙升,当然再飙升也飙不过直接上双自由度受迫振动的复赛题,而且现在复赛振动明显是越考越难,经典习题(如程力)相关知识又很少,所以也要做完。
去年复赛台球那题用到了难集一个二级结论哦(Hiehiehie没错就是那个什么7/2balabala的,反正你记住摩擦力方向不变就行)
(2)电学部分难度分布较均匀但是整体难度都较高,对标一轮+~二轮难度,普物电磁学习题如果太简单做不过瘾或者质量不高不想做的话,建议把难集电学部分当作普物的配套习题。我老师建议第四,五章挑些题写就行,现在电路和交流电考的都很少(但是起码得知道是啥,对吧),但是前三章电场磁场电磁感应当然是要精刷的。
(3)热光近部分我没做,所以在难度上不过多评价。按照别人告诉我的经验,难集热学前面还行后面爆难,光学是三巨头里最难的一本,近代难度也不小。不过,我还是在这里重申自己的观点,热光近现在考的不多且很没谱,建议去外培与做真题知道竞赛的侧重点之后再针对性的刷题。
(左右脑互搏:你就接着演吧,自己做题慢没时间开热光近还在这里找理由,招笑吧你)
2.2.2 奥赛物理题选
事先说明:本书我一字未看,以下内容取材自刷过题选的同学的感受。
本书整体较难集而言更具有技巧性与思维含量,部分题目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比难集更为深刻,而不是简单的套公式爆算,(比如说电磁学部分整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佯谬,比较烧脑)这就意味着其整体难度高于难集。
题选力学部分难度普遍远高于难集,(但是好像振动波动的题少些),电学部分整体难度也高于难集,近代部分难度目测和难集齐平,而热光却异常的水,甚至连预赛难度都不到!(不知道舒幼生咋想的啊,波光压轴题还没预赛来的难)
一般来说,建议难集力电写完再开题选。
这是一职佬的评价
2.2.3 国际物理奥赛的培训与选拔(一般简称 国培 )
国培的题目来源是2000年左右复旦大学担任国家队领队时的国家队培训题,二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变成必刷题了。
国培整体技巧性高于难集低于题选,且和难集一样具有浓厚的普物风格(有点类似于“爆算”)。刷书顺序一般排在难集后。
由于国培题量较少,如力学,电学各自80题,假期(或脱产)只刷国培,且在不去对部分有思路但不多的题目钻牛角尖的前提下,两周做完力电足矣。因此,对于刷完难集后时间紧迫的选手,建议先开国培。而时间充裕,可以保质刷完国培与题选,那就先开哪本都可以啦。
国培的另一特色是附有实验题(虽然我一道都没看)
国培力电难度适中,由于技巧性不像题选那么高,所以做完难集后可以直接无缝上手,同时国培的力电补充了难集力电在运动学,静力学,或电介质等不作为重点涉及的板块。
国培热学据某金牌学长称很偏,光学近代我没看,目测和难集差不多。
这是一职佬的评价
建议顺序:
时间充裕 难集→国培→题选
时间不足先刷难集,然后题选国培二选一。参考数据:国培力电刷完(假期脱产态,一天8h)大概需要2~3周。要求每题最多尝试半小时左右。(像我这种一红温就一道题算一天的,就做不到这个速度)(什么?你说你难集都没时间做完??那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三大题书我在这里说再多也意义不大,必须要去亲自做一遍才能领悟其精髓。
哈哈哈哈哈哈重点来咯
简单介绍一下时间较为紧迫的时候如何实现步坦协同,呸,书题协同
普物刷书顺序一般是力→电→(热光近),实验的话可以穿插着当小说看(bushi
舒力在习题全部写完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开一些难集力学,不要求进度,因为舒力习题保质写完已经很厉害了。
电学(前面已经讲了,好题不多)在看明白例题(一般题量不多)的基础上把书后习题更换为难集电学的相关板块。
按照我的经验,在弱一轮基础上(网课看了没刷书,预赛200左右)按这种方法啃完力电需要一个学期~一个半学期(考虑寒假外培削减普物产能)。
一轮零基础时(仅部分高中物理基础,网课和刷书同步进行)会更慢些,尤其是刚开始刷书做题时会感到不适应,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成长之路上必须克服的。不过这类学生一般是新初三的早培选手,那慌什么,慢慢来嘛。
(3) 真题集与机构卷
真题的重要性不用多说,复赛真题应该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最贴近复赛难度的题目了。(如听一席话)老师对真题的评价是基本上都经过仔细推敲(极少数题除外,比如某决赛题电像法错了,还有早年的量子相干小球,但是错误率比机构卷低至少三个数量级),而且大学教授们出题不会乱出(相对机构卷而言),所以做真题能学到的东西远比做机构卷多。
我老师还说大学教授不会出用四大力学比用普物好做得多的题目,如果用到超纲的东西题干都会给得很清楚,我们直接拿来用就是。
真题集推荐:《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复赛试题分类精编》作者张元元
内容包含了1984年至2020年所有真题,按照专题分类,特色是作者并没有照搬答案,而是以教练的身份,对每道题的解析都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这是本书总结真题又超越真题的原因。
附:所有预赛与复赛真题及解析均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这是公开的。
真题集推荐 《复赛集训卷》作者董中奎
难度对标复赛,按专题分类,题目来自复赛真题,决赛真题,古早IPhO,三大经典题书的小部分题。绝大部分题都是1.5轮~二轮学生做的动的,古早IPhO(有的你甚至能在国培上面找到)建议看看前几问,有思路就做,没思路就跳过。
对于没咋刷真题的同学,本书适合于6月左右启动,力争七月中旬前刷完,以便能够在最后时间段内大量刷套题。
本书出版于2024年9月前,但23年(也就是40届)及以后的复赛题没有收录,需要我们自己找卷子补上
因为是新书,本书答案错误很多,多为笔误和计算错误,少数情况整题解析有误,但对于二轮以上选手,基本上可以轻易挑出其中的错误。所以看到答案和自己算得不一样,首先你应当考虑是不是答案算错了(
小技巧,小猿搜题搜到竞赛题的解析的概率远比作业帮高,后者几乎是拍不到的。(和猿辅导也搞竞赛有关?)
Part B 机构卷与外培
(1)机构卷
独树一帜的存在,我了解的不多,老师说机构卷不能作为刷题主力,只刷机构卷就废了。
想刷的话可以无脑选兰阶(苏国珍)和爱培优的(时间不够的话先刷苏国珍再刷爱培优)。
今年(25年)的苏国珍题我做了部分,整体感觉难度中上,但是巧而不偏(没错,不超纲),解题思路基本可以在普物的常用技巧与模型中找到对应。我感觉苏国珍的题是最贴近复赛的机构卷之一。(但是整体难度高于复赛,没啥送分题)
像某猴子辅导那种IPhO都算弟弟的存在,我老师说刷了没意义。
机构卷考前做个七八张十几张找找感觉就行了,而且不建议合分,一是一般合出来会比做真题低不少(比如低30~40分,都有可能),容易打击心态,二是这个分参考价值不大。
(2)外培
普遍对标二轮(具体以官方海报为准),建议时间紧迫的选手(除了那种新初三开二轮有的是时间造的),不要听ZX二轮网课,用外培平替。学知识点没必要重复,外培学一遍就够。
外培讲课节奏会很快,所以没必要在课上把笔记记全,课上应重点跟住老师的思路,掌握整体的内容框架。大部分外培都会发讲义(或者自己拍),细节可以外培完慢慢研究,比如例题啥的,带回去慢慢算就是。如果为了抄笔记没跟上老师的思路,那是得不偿失的。
我个人感觉外培讲义不后期复习的话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外培机构一般网上搜都搜得到,比如直接百度查或者找企鹅公众号。
推荐机构
兰阶(公众号 兰阶培优)主讲苏国珍(理论)/牛天铸吴碧兰等(实验)特色:内容全面,例题质量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理论课发全套笔记 实验课需要自己拍PPT。槽点:理论老师和实验老师讲课都蛮催眠的,建议保持好体力防止睡着(凡姐:不睡着一次都不算去过兰阶)
爱培优 (公众号 爱培优物理竞赛) 主讲为以肖老师为代表的团队 特色:模块课注重理论讲解,讲义内容与时俱进(爱培优的教师团队比兰阶的苏国珍至少要年轻30岁),题目质量高,且附加资料多。比如爱培优老师一般只讲一半多例题,但是所有例题给详解(可以自学),爱培优刷题班还发一大本爱培优好题集粹,赚麻了好吧。 发全套笔记,不用拍。槽点:暂时没有发现槽点期待补充。
思博楷睿 主讲(清华)孙照人 等,没去过不了解
方圆教育 主讲 (科大)叶邦角 特色:角爷坐镇,课程质量高,尤其是电磁学,但是角爷讲不完 角爷不发全套笔记,建议备好手机或相机 槽点:讲不完(是角爷的特色兼槽点),课程难度较大且体系性较差,风格类似专题突破,因此不建议基础薄弱的同学去。另外方圆助教普遍情商很低
质心(没错!) 主讲 孙P,黄Q 特色:黄Q授课条理清晰,注重方法论,孙P讲课思维比较跳脱
感觉比ZX自家的网课质量高很多,但是据助教说课程内容已经逐渐落伍。另外ZX 的助教真的超好看(我手上还有爆照嘿嘿嘿)
推荐外培:兰阶和爱培优
如果选择困难症或时间紧迫,优先考虑这两家。
以下来自凡姐,一职,西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