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来自一个闲人的胡思乱想与胡言乱语

$\fcolorbox{black}{black}{\color{red}{\LARGE{沉思录的物理分区!随缘更新!}}}$
生物区人太少,物理区没人来,这就很难评🤔
这个帖同时由我(曦曌)和我男友柠虾(暝黳)运作,我会用加粗字体表示我的观点,而暝黳就是用正常字体,望周知。
距离上次使用论坛已经过去了大概一年了吧?回来一看发现很多功能都不会用了💦
回归正题,这个帖我也不大确定属于哪种类型的帖子,不过我尽可能让这个帖不要太水,并且只建立这一个帖,用来记录一些日常的自认为有用的思考。如果有人能够跟我一起讨论,我会很开心的!
8.6第一思:进化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心安排的妥协方案。”——《我们为什么会生病》,P2
大部分人所认为的进化: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自然选择的万里挑一。每个生物都精妙的宛如被设计过一般,充满了自然的美感。
实际上的进化:能凑合就凑合,凑合不了就淘汰换个物种继续凑合。
必须指出,我们的身体具有非常多的不合理之处。例如,精密的眼睛,其视神经却外挂在视细胞外侧,极易脱落;反观隔壁与我们同样具有“摄像机眼”的乌贼,视神经和视网膜牢牢的被压在视细胞之下,几乎没有脱落的可能。除了人类之外近乎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具有代谢尿酸(也就是让你痛风的那个物质)的能力,但是“万物之灵”人类却饱受尿酸堆积的折磨。而诸如阑尾、扁桃体这类器官,似乎其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发炎”,搞不好还容易出人命(本人的扁桃体就是因为炎症而被切除),但是当你把这几个器官丢弃后似乎并没有什么坏处。还有女性狭窄的骨盆与蜕模胎盘,造成分娩大出血不说,还增加了分娩时胎儿窒息的风险,甚至为了能够分娩还不得不让婴儿“早产”(同为哺乳动物,牛羊幼崽出生几小时后会跑步)并因此“体外”额外哺育差不多1年。最知名的就是咽喉——气体通道居然和食物通道共用一个极易造成交通事故的交通枢纽。
那问题就来了:拿咽喉举例,“咽”这个结构在两栖便已出现,如此漫长的进化之路中,为什么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还没被解决?
答案就是:进化是一边设计一边建造的。
让我们快速过一遍脊椎动物演化史。
所有的脊椎动物的原始祖先是一种只会在海洋中过滤海水的滤食动物。后来,出现了鱼类,通过鳃呼吸。这个时候还不太需要区分专门的呼吸道和食道,因为肺的同源器官——鳔——此时还只是个气囊袋子。等到鱼类上岸,鳃用不了了,于是鳔顶上——原始的肺出现了。这个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原始的鳔管,是和食道相连的。也就是说,倘若祖先们在进食的时候,是不能呼吸的!虽然现在也是如此。但是问题在于,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处理”一下我们的食物,比如用嘴叼着。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张嘴呼吸,因为好不容易到嘴边的食物了,你可不希望它跑掉。
怎么办呢?蒙特卡洛随机穷举一下试试。于是“内鼻孔”诞生了:我在口腔顶部开个通往外界的口,不就能不张嘴呼吸了嘛?现在的两栖类,比如青蛙,就是这种结构。
但是随着祖先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嘴里的食物也越来越活跃,比如各种昆虫,在嘴里蹦跶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许多粉尘(尤其是蝴蝶)把喉咙堵住,早期的“呛着”出现了。于是自然选择把内鼻孔的位置往后延伸,一直延伸到喉管的部位,也就是现在的“咽部”。越靠后的咽,越能减少因食物误入器管导致的“呛到”。从两栖到哺乳,内鼻孔的位置也在逐步后移。而哺乳动物更进一步,创造了“会咽软骨”这样一个能够关闭气门的结构。这样能够大大减少因食物呛到而无法呼吸的风险——但也仅仅是减少。
为什么自然选择不能够把食管和气管分开?这就涉及到一个进化中的特征:进化最难改变的就是拓扑结构的改变。越高等的生物,其拓扑结构越难改变。食管和气管生来就有交叉,你若想将其分离,得经过多么大规模的突变,而每次突变又要筛下去多少类型——目前我们已知的唯一一个拓扑结构的改变,就是脊椎与无脊椎的分岔口:神经索位置改变。
进化确实精彩绝伦,但是也处处充斥着蒙特卡洛的暴力美学与“能凑合就凑合”的妥协精神。如果我们要为进化总结出一套规律,大概可以拿一个程序员(或者随机敲打键盘的猴子)敲代码来比喻:现在我要写一套程序怎么办?没事来个算法,然后迭代迭代迭代迭代...诶~这个功能可以有来装上。然后继续迭代迭代迭代...完蛋出bug了,怎么办以前的代码又不想改那就继续蒙特卡洛一个bug出来抵消这俩实在不行再来一个好的刚好能用!就用这个算法!然后迭代迭代迭代...什么公司要转型?!(瞅了一眼之前的尸山代码)看看哪里能补实在不行再写一串(然后又成了尸山)好的刚好能用!这样的循环将会一直持续。
但是进化最迷人的地方也正是如此——似乎不论什么生存难题,自然总能给出一个虽然不是最优,但是可行的方案。因为自然界的核心算法是蒙特卡洛,而自然有的是时间。
8.7一个想法:人体内每天会出现几十甚至几百个癌细胞,但是形成癌症的癌细胞却寥寥无几。癌症的发生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癌细胞在体内经过大量的突变积累与“类自然选择”,经过免疫系统的层层筛选,才形成了能够形成癌症的那几个癌细胞?不然很难解释癌细胞的一系列特化性状,比如其表面大量的PD—1、高强度无氧呼吸和乳酸代谢、缺乏的细胞凋亡系统等。一个细胞在短时间内积累如此多的突变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倾向于癌细胞的突变一定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大量癌细胞不断出现并经过了免疫系统的层层筛选,最后剩下几个能够免疫逃逸的类型,最后形成癌症。
8.7第二思:“社会选择”的存在性与可能性讨论
“社会选择”是来自我npy@曦曌所创造的一个词汇,意思是指:在社会中可能存在的类似自然选择的自发过程。她认为,人类社会在某种层面上类似于一个自然群体,而各种社会组成就类似于生命体中的各个细胞。一个社会的根本目的是传递和延续自己的社会文化,而社会文化又决定与构建了社会面貌。类似的,社会文化因为地质或者环境等各类原因存在子类型,也就是群体中的各个互不相同的个体。社会文化能够传承、发展乃至吸收外来文化,类似于生物遗传学中的遗传、变异与基因水平转移。
(接下来请曦曌解释一下这个假说吧)
对于这个假说,需要横向对比生命体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举例,“中华文化”为一个典型东亚文化,并且可以在其中区分出“闽文化”、“华南文化”、“蜀文化”等各种子文化。子文化中还可以细分出其他类型的文化,以“闽文化”为例,其可以分为“闽南文化”、“闽东文化”等诸多类型。我在此提出,文化在某些层面上,与生命体存在极大的相似之处。
文化存在进化的特征与意义。一个文化的发展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与历史环境息息相关,文化总是向着能够适应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方向发展。海洋文明因为自然环境而不得不发展航海业、商业,因为人口流动能够有效维持与发展这些产业,所以其文化中体现出“流动”的特征。河流文明因为自然环境而不得不发展种植业、纺织业,因为人口固定能够有效维持与发展这些产业,所以其文化中体现出“固定”的特征。假如一个文明的文化并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则该文明的文化将会受到改写,否则文明将会覆灭。一个生动的例子就是阿兹特克文明,因为过度依赖于传统农耕,其环境已经不再支持农耕文化的继续发展,从而相当大程度上导致了阿兹特克文明的衰落。此外,社会制度的变化也是文化适应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不过多阐述。
文化还存在遗传与变异的特征。中国的各个朝代更替便是其有力佐证。汉文化更古至今,几乎后续中国所有朝代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这体现的是文化的遗传性;但是各个朝代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又体现出了文化的变异性。在此回复一下评论区某同学提出的质疑:不同朝代的文化不光是体现在皇帝的不一样,更在于整个社会面貌的改变。就像唐的开放和秦的冷峻是两种感受。此外,文化的特征由许多因素决定,如时代潮流、生产力、地理环境、历史因素等,这些条件的动态变化导致了文化的多元辐射状发展,并且保留一致多个能够适应当下自然环境的“新”文化。这又类似于自然界中生物的随机变异,并通过自然选择造成文化的演变与区分。
不妨做出猜想:假如一个传统畜牧文化中,其存在一种风俗,即每当部落中的男子成年后,便会携带部分牲畜外出谋生,建立新的部落。按照理论,这种风俗有利于文化的快速传播,因此其能够稳定存在,故历史上一定会有一至多个文化具有类似的风俗。
类似的,不同文化中也存在其“基因水平转移”,即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学习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极为常见且利于理解的现象,故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接下来讨论文化中的“微观层面”——文化中的每个个体。
文化中的个体可以看作组成文化的“细胞”,而文化特征的展现也将体现在个体分工的不同。一个文化运作需要个体分工,个体分工反过来也表现了文化特征。因为文化需要适应自然环境,所以其将会在特定的时期产生特定的职业。有的职业仅在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出现,昙花一现;有的职业则因为其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而更古至今。具体的例子便是“祭司”和“教师”。前者是“神权政治”的体现,故当社会不再需要依靠“神性崇拜”的力量运作后,祭司便也逐渐消失了;而后者因为其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虽然在不同地区和历史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称呼,但是都具有一部分个体承担了相同的职能。因此,我们可以断言:不论是哪个文化,只要其曾稳定存在过一段时期,必然会有部分个体承担起“教师”的职能。类似的还有“医生”、“战士”等。
自然环境推动文化特征改变,文化特征产生新的个体分工。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文化自然会产生新的有利于适应环境的个体分工,并且抛弃不利于适应环境的个体分工。而存在一类分工,因为其不是那么有利于文化适应环境,但又对文化没有什么害处,这一类分工将会出现类似“遗传漂变”一样的情况,随机地消失或者固定。例如大兴安岭的打松塔人、伦敦街头的点灯人等。而有一些分工,因为其类似于生命体中的“遗留问题”,是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哪怕其对于文化并无任何大的益处,但也依然会得到保留,例如“非遗传承人”。
本文主要试图构建自然生物体和社会文化之间的横向对比关系,并为文化的可能发展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潜在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