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学语文之———修辞手法

物理
趣学语文之———修辞手法

用户头像
国一须佐 更新于2025-7-27 01:04:06

置顶🔝:以更完~!     不敢放O—box😭😭😭          @质心小姐姐可以放o—box区吗?(不是说不管与竞赛的不让放吗?)

下期想看什么???

进度:100%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分类及举例说明:

一、 增强表达形象性、生动性性的手法

1. 比喻:

定义: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构成: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分类:明喻: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常用“像、好像、似、好似、如、如同、仿佛、犹如”等。       

   例: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   

    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或直接用逗号、破折号连接。     

     例: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 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2. 拟人: 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       

     例:花儿在风中微笑、点头。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例: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把人当动物写)               例:火山发出一声咆哮。(把火山当动物写)

3.  夸张: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    

分类: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强等方面说。            

  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矮、弱等方面说。            

   例: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住这么多人?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者同时出现的。            

   例:看见这鲜绿的麦苗,我就闻到了白面馍馍的香味。

4.  通感(少见):定义: 也叫“移觉”,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本来表示甲感官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官的感觉。    

作用: 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激发读者的联想。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听觉)        

 例:她的笑容甜甜的。(视觉→味觉)

二、 增强语言气势、强调突出、条理清晰的手法

5.  排比:定义: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深感情。    

例: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6.  反复:定义: 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分类:连续反复: 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紧挨着重复出现。           

  例: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 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间隔出现,中间插入其他内容。           

例: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7.  对偶: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相近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方式。    

 作用: 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8.  设问:定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    

例:谁是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9.  反问:定义: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问中有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反面。    

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意思是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三、 使语言含蓄、幽默、讽刺或强调的手法

10. 双关:定义: 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近音)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分类:谐音双关:利用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双关。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语义双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双关。            

  例:这梨(离)可不能分着吃啊!(指分离)

11. 反语:定义: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多含讽刺意味。    

例: 你可真是个“大好人”啊!(实际意思是讽刺对方不好)

12. 借代:定义: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事物来代替。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    

常见类型:部分代整体:红领巾们(代指少先队员)在做好事。        

  特征代本体:花白胡子(代指老人)坐在墙角晒太阳。        

 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代指武装斗争)        

专名代泛称:雷锋(代指乐于助人的人)就在我们身边。        

材料代本体:举杯邀明月。(“杯”代指酒)

13. 引用:定义: 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谚语等)来提高表达效果。    

分类:明引:直接说明出处。            

 例:正如古人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暗引: 不说明出处,直接把引文组织到自己的话里。            

例: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四、 其他常见手法

14. 对比:定义: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作用: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5. 顶真:定义: 用前一句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    

作用:结构严谨,语气贯通,突出事物之间的环环相扣。    

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6. 拈连:定义: 利用上下文语义的关联,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上。甲事物一般是具体的,乙事物一般是抽象的。    

例: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缝”本用于具体动作,后拈连用于抽象情感)

17. 仿词:定义: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作用:语言活泼,富有新意,有时带有讽刺或幽默效果。    

例: 有些人不是忙于“公干”,而是忙于“私干”。(仿“公干”造“私干”)

18. 婉曲:定义: 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本意,而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来暗示或烘托。    

作用:避免直接刺激,使语言含蓄、得体。    

例: 他老了。(委婉地说“去世了”)

应用提示:  这些修辞手法常常是综合运用的,一篇文章或一句话里可能同时包含多种修辞。使用修辞手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表达效果。切忌为了修辞而修辞,生搬硬套。  选择哪种修辞手法,要根据具体的表达目的、语境和对象来决定。掌握这些修辞手法,能帮助你更精准、生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

收起
7
5
共3条回复
时间正序
用户头像
国一须佐
18小时前
下期想看什么,在此楼评论
5条评论
用户头像
坤博本博
16小时前

拟人😋

用户头像
国一须佐(小号) 回复 坤博本博
16小时前

拟人明天更,我的意思是下一个帖写什么,我搜材料

用户头像
国一须佐(小号) 回复 坤博本博
16小时前

拟人明天更,我的意思是下一个帖写什么,我搜材料

用户头像
坤博本博 回复 国一须佐(小号)
16小时前

借喻的例子:下雨了,豆大的珍珠掉落在地😋😋😋

用户头像
坤博本博 回复 国一须佐(小号)
16小时前

借喻的例子:下雨了,豆大的珍珠掉落在地😋😋😋

用户头像
国一须佐(小号)
2小时前
好冷清...
用户头像
苏云-若雲然兮
1小时前

来须佐帖子里冒个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