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发展史
早期工具
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器
第一代:电子管时代 (1946-1958)
核心:电子管。
代表:ENIAC(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巨大耗电)、EDVAC(引入存储程序概念)。
特点:庞大、耗电、易坏、昂贵、使用机器语言,主要用于科学军事
第二代:晶体管时代 (1959-1964)
核心:晶体管取代电子管
优点:变小、省电、可靠、更快、便宜
发展:磁芯内存、高级语言(如FORTRAN)出现,应用扩展到商业
特点:更实用,进入商业领域
第三代:集成电路初期 (1964-1971)
核心: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发展:成熟操作系统、小型机出现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与微处理器 (1971年 - 现在)
核心: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
革命:微处理器诞生
个人电脑革命:Altair、Apple II、IBM PC(普及标准)、图形界面(GUI)
网络:互联网、万维网。
性能:遵循摩尔定律,持续高速增长。
形态:巨型机、大型机、PC、笔记本、服务器、超级计算机、嵌入式设备。
特点:微型化、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
当代与未来趋势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量子计算
共1条回复
时间正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