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Y NSD]为什么人民是...

物理
[TINY NSD]为什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用户头像
12月四级等我! 更新于2025-7-9 07:59:09

零、引子

学过初中道法的人都知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那么有没有人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一位数学爱好者,我决定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加以说明

(以下模型作了大量的简化,不代表任何实际情形,特此声明)

首先,我们说明一下要作哪些简化:

①将人民简单分为两类:精英和平民

②忽略单身狗、再婚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情况

③每对夫妻恰好产生两个后代,分别视为父亲的子代和母亲的子代(这样人口数目就不会发生变化)

[模型1]假设第一代有五千万人,其中有五万分之一的精英;每个精英的子代有5%的概率是精英,每个平民的子代有99.99%的概率是平民,问:

(1)第n代有多少精英,多少平民?

(2)第n代中的精英,有多少的父辈是精英?

(3)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可以近似认为一代中精英和平民的占比稳定,再求(1)(2)两问。

(4)假设由于某种原因,该地区两类人占比稳定之后,该代(成为新的第一代)有一半的平民死亡,再求(1)(2)(3)三问。

(5)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应该怎样提高精英的人数?

乍看起来,这是一种非常不公平的情形,平民的作用很有限,对吧?每个平民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逆天改命,而精英的子代成才率却要高500倍。真的是这样的吗?

对于这样的过程,我们发现,子代成才的情况仅仅依赖于ta的上一代,而与其他因素无关。这样的过程称为Markov过程。

当然,这里只把人分成两种类型,所以用高中课内的方法,求数列通项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但是,为了给接下来分析更复杂的Markov模型打基础,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要采用另一种方法了

什么方法?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

线!性!!代!!!数!!!!

一、线性代数基础

一般讲线性代数会从行列式讲起,但出于应用的需要,这里先讲矩阵,行列式放到后面

矩阵的概念很简单,一个${m \times n}$的矩阵就是一张${m \times n}$的数表

如果${m=1,那么又称为行向量;如果n=1,那么又称为列向量}$

(是的就是高中讲的那个向量)

${n \times n}$的矩阵又叫${n阶方阵}$

下面,我们需要定义矩阵的运算:

①两个${m \times n}$的矩阵能进行加法运算,运算规则为:

屏幕截图 2025-07-07 123818.png

这很好理解,对吧

②任意一个矩阵与一个实数可进行数乘运算,运算规则为:

屏幕截图 2025-07-07 123826.png

这也很好理解,对吧

③${m \times s 的矩阵和s\times n}$的矩阵可进行矩阵乘法运算,运算规则为:

屏幕截图 2025-07-07 152404.png

什么?太乱了?看不清?好,以下是慢一点的:

屏幕截图 2025-07-07 153133.png

可是这怎么记?别着急,让我们观察一下这个式子

我们回顾一下高中所学向量的知识(散落在必修二第六章,选必一第一章和选必三第八章)

${(a_1, a_2, …, a_n) \cdot (b_1, b_2,…,b_n)=a_1b_1+a_2b_2+…+a_nb_n}$

实际上,在线性代数中,我们一般把它分别写成行向量和列向量:

屏幕截图 2025-07-07 155308.png

然后我们又发现,矩阵其实可以写成很多个向量并排的形式,例如:

屏幕截图 2025-07-07 155709.png 

屏幕截图 2025-07-07 160319.png

然后我们会惊喜地看到:

 屏幕截图 2025-07-07 160738.png

即${c_{ij}=\mathbf{u_iv_j}}$

这样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

显然,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因为交换完甚至可能无法运算),但我们惊奇地发现,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

(这里就不证明了)

在不久后我们就会发现,矩阵乘法的结合律会对简化运算起到很大的作用

④方阵的逆

在数的运算中,乘法的逆运算是除法,我们引入了倒数的概念,那么对于矩阵,是否存在这样的概念呢?

实际上,这一概念仅仅对n阶方阵存在

我们首先给出单位矩阵的定义:屏幕截图 2025-07-07 224025.png

对于${n阶方阵A,若存在n阶方阵B使AB=BA=I_n,则称B为A的逆矩阵,记作A^{-1}=B}$。

那我们该如何判断逆矩阵是否存在?又该如何计算逆矩阵?

接下来,我们就要引入行列式(记为${\det A}$)和代数余子式的概念了

(实际上行列式不是这么定义的,但为了方便讲述,从递推的角度入手)

若1阶方阵${A=(a),则\det A=a}$

对于n阶行列式,称元素${a_{ij}的余子式M_{ij}为矩阵划去第i行和第j列后,剩下的(n-1)阶方阵的行列式}$

${并称代数余子式A_{ij}=(-1)^{i+j}M_{ij}}$

定义${\det A_{n \times n}=\sum_{j=1}^n{a_{ij}A_{ij}}=\sum_{i=1}^n{a_{ij}A_{ij}}}$

(只要在一次计算时保持一致,第一个式子里的i和第二个式子里的j是可以任取的!就是这么神奇!)

这样就把n阶行列式拆成了若干(n-1)阶行列式加权后的和,归纳即可求出

可以证明,矩阵A可逆(即逆矩阵存在)当且仅当其行列式不为0。

那么,我们该如何具体求出逆矩阵呢?

我们定义A的伴随矩阵${A^*}$:

屏幕截图 2025-07-08 092629.png

注意:A中某一行的代数余子式出现在${A^*}$中对应的列!

可以证明:${AA^*=A^*A=\det A \cdot I_n}$

(注意:一般来讲交换律是不成立的,但是相乘为单位矩阵的常数倍时可以交换!)

于是我们可以写出:${A^{-1}=\frac{1}{\det A} A^*}$

这就是逆矩阵的求法。

接下来,我们需要研究矩阵的乘方:

(翻回乘法公式看一眼,问:有人愿意一个一个乘起来吗?好,没有,我们继续)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对角矩阵的概念:

若${\forall i \ne j,a_{ij}=0,则称A为对角矩阵}$,

屏幕截图 2025-07-08 093653.png

很容易发现,${\operatorname{diag} (a_{11}, a_{22},a_{33}, \cdots, a_{nn}) \operatorname{diag} (b_{11}, b_{22}, b_{33}, \cdots,b_{nn})=\operatorname{diag} (a_{11}b_{11}, a_{22}b_{22}, a_{33}b_{33}, \cdots,a_{nn}b_{nn})}$。

所以,我们试图把一般的方阵转化为对角矩阵

我们发现,如果对于n阶方阵A,存在n阶可逆方阵P使${A=PDP^{-1}(D为对角矩阵)}$,那么由结合律,A的乘方会大大简化

但这样的方阵是否存在?该如何找到?这时,我们需要引入两个新的概念:

${若存在数\lambda和n维列向量\mathbf{v}满足A\mathbf{v}=\lambda \mathbf{v},则称\lambda为A的特征值,\mathbf{v}为A的特征向量}$

(值得注意的是,“特征向量”的英文为eigenvector,这就是“即未”英文名的出处)

同时还要定义向量之间的一种关系:

若行列式${\det (\mathbf{v_1~v_2~v_3~\cdots~v_n}) \ne 0,则称\mathbf{v_1,v_2, \cdots, v_n}线性无关}$。

可以证明,n阶方阵A可对角化当且仅当其存在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且${D=\operatorname{diag} (\lambda_1, \lambda_2, \cdots, \lambda_n)}$,${P=(\mathbf{v_1~v_2~\cdots~v_n})}$,

其中${A\mathbf{v_i}=\lambda_i\mathbf{v_i}}$

而很显然,只需要知道特征值,就可以推出特征向量。于是我们的问题转化为:如何求特征值?

事实上,${A\mathbf{v}=\lambda\mathbf{v}当且仅当\det (A-\lambda I_n)=0}$

所以问题最终就转化为了一个多项式方程,只要解出方程,就可以得到结果

而由${A=PDP^{-1}和乘法结合律,即有A^n=PD^nP^{-1},D^n可以利用对角矩阵的乘法简化计算}$。

这样,我们定义了矩阵的各种运算和计算方法,而这也正是我们接下来的内容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二、双状态Markov过程的一般分析思路

我们先用p和q表示${精英\rightarrow精英和平民\rightarrow平民的概率}$,再代入模型1中的数据。

很显然,这个Markov过程有两个状态:精英和平民。

我们定义Markov过程的转移矩阵:第i行第j列为由状态j转移到状态i的概率

这样,我们可以写出这个Markov过程的转移矩阵:屏幕截图 2025-07-08 160430.png

同时,我们可以把第n次转移过后各状态的概率写成列向量的形式:

image.png

收起
26
16
共5条回复
时间正序
用户头像
用户头像
质心民科
6天前

Markov √
Marcov ×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12月四级等我!
6天前

谢谢提醒,马上改

用户头像
猫爹橘豆豆
6天前

社会中大佬不仅是遗传上的,遗产呢?额,我指比如父母都是富豪,孩子不会穷。再比如天才会被埋没等

(当然,我也可能没理解题意,单从遗传的角度,这个很完善了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洛朗展开对吗
6天前

所以说这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

用户头像
暮光_尘星✨
6天前

从遗传角度看没什么可挑剔的,顶多加个稳定条件。建议:1.区分概念。强调社会地位/个人能力。2.其实这里应该是一个连续谱,但不一定是正态分布。3.将遗传和随机因素因子分别建模表征。

2条评论
用户头像
12月四级等我!
6天前

1.既然有模型1就会有模型2模型3的,先从最简单的开始

2.正确的,但Markov过程比较好分析

3.这不只是遗传因素啊。。。相当于一个叠加后的结果

用户头像
暮光_尘星✨ 回复 12月四级等我!
6天前

我的意思是如果用了连续谱,可以尝试分开。现在相当于是放在一起,相当于是f(u,v) 和f(u)g(v) 的区别(不过离散的话区别不大)

用户头像
Returner.
6天前

(不是水评哦)

emmmmmm 同志 你这个表述可能有些问题 把人民分为大佬和平民……我知道你是想含蓄一些 但我感觉 还是有些阶级对立在里面 你这样搞……大佬和平民 似乎有点不合适 既然你想表达人民书写历史 那这个所谓大佬应当是先驱者 而大佬可能带一些……高人一等在里面?(仅个人观点 无意涉z

或者你可以换个说法:小资和无产 这样可能稍微好一些但会有点涉z(无意涉z!仅仅为用词的讨论(本人用词可能不当 如有不妥请指出

当然 决定权在你 但我还是觉得 换个用词吧 

最后 我觉得你这个创意真好 强烈支持!!!!!期待速更😆🙏

4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洛朗展开对吗
6天前

前面一条评论讨论过了,实际情况肯定是不能简单分成两个class的,必然是一个连续谱,但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法建立Markov模型

先驱者感觉不太准确,先驱者和平民不是对立的,比如滁州凤阳小岗村

要么还是用“精英”?

用户头像
Returner. 回复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洛朗展开对吗
6天前

应该也可以 无产者基层民众也有可能是先锋 毕竟我们这个国家就是进步的无产阶级建立的 那就是精英和什么?普通(划掉(玩kards玩的

精英和基层 这下可以了吧?(怎么还是感觉怪怪的

前面的讨论刚刚没看见啊……我现在去看看

@12月四级等我! 我觉得 分类不应该用财富来考量 应该按在gm或阶级豆蒸中发挥的作用或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区分 但也仅仅只是区分 毕竟他们二者是相互离不开的 对吧?

用户头像
Returner. 回复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洛朗展开对吗
6天前

bro对不起 翻了下帖主主页才知道——

你怎么还有一个小号😡😡😡😱😱😱

用户头像
12月四级等我! 回复 Returner.
6天前

我就一个小号啊,改了昵称而已

用户头像
六铂六铈硫
6天前
人数不应该满足S型增长吗?(虽然不知道怎么拟合,但人数不变肯定有问题)
2条评论
用户头像
12月四级等我!
6天前

这篇帖子是讲Markov过程的,还特地强调了高度简化

Logistic增长也只是理想模型,但要加进去分析可能就要复杂的多了

用户头像
12月四级等我!
6天前

而且这里是以一代人为单位的,不是某一时期的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