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高一省二落败,高二挺进国集,保送清华姚班,他是怎么做到的?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马钦伟同学,曾在物竞决赛中入选了国家集训队,获得了第二十六名的好成绩。
我一开始学物竞不算是很成熟的决定,主要还是因为初中就是枚竞赛生,就想一直延续下去。我初中是在外国语学校读的,但对于不想去语言类专业的我来说,可能理科的路线会更适合我,这也让我跳出了外语学校的体系,选择了这样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总体而言,这也算是和物竞的缘分吧。
刚开始其实不算很认真,有点偷懒的样子。我是范小辉老师的学生,所以起手刷的当然是他的黑白皮啦!当时我黑白皮花了将近初三一年才做完,可以说是很不用心的了哈哈哈哈~但不得不承认,范老师的黑白皮确实是非常适合入门的一套书!如果好好做掉的话基础就会非常扎实啦!
我物竞生涯的一大转折点就是去年的考试吧。那时候我才高一,以为自己懂了很多,去考复赛的时候一心想着冲省队,最后却只拿了省二连实验都没进……而我一个同学(没错他也高一)不仅进了省队,最后还直接进了集训队!当时这事把我刺激得在图书馆里泡了好几天疯狂刷题……其实仔细想想,也算是个好事,那段时间我的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最后算是化挫折为动力了。
当然,后面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啦~比如原来以为很高冷的那帮同学在我的带领下开始玩桥牌、羽毛球乃至各种微信小程序(消灭病毒、引力球球、etc.),给我们的物竞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今年就一切比较顺利啦,复赛的时候就发挥不错,决赛的时候更是超常发挥!其实这一方面也归功于我考前的状态调整吧。我考前每天上午会做一张卷子以保持手感,下午对完答案以后就会随便看点书,翻翻以前的错题,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爸也一直让我以保持身体健康、精神良好为首要任务,而我也基本算是做到了。他给我订的目标是“金牌就很好了,银牌前150也能接受”,这让我的压力小了很多,在考场也发挥得更得心应手了。
当然,在考场的发挥也离不开各位教练的辛苦!我们学校的范小辉老师经验非常丰富也很平易近人,无论什么时候他都能让我们非常安心;王新绍老师在我刚进学校的时候发现我非常贪玩,及时纠正了我的问题也让我得以进步迅速;方仙法老师则是一直亦师亦友,在物竞路上与我们常伴左右,使我们受益匪浅。另外还得感谢上海队的“编外教练”应轶群老师,他一直以来对我们都十分关心,在考场就像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物竞其实是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一套公理体系就能很好的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觉得学习的时候,可以减少对其复杂的数学运算的关注,而更多地着眼于它们的物理本质,知道这些结论是从哪里来的、有哪些限定条件,这可能会让你后面的学习更加顺利吧。当然,必要的数学工具也是分析问题很有力的武器哦!
其实我并没有刷很多题,试题选、蔡题集萃都还没来得及做多少;也不敢说自己做得很认真理解得都很透彻。我觉得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们做的各种卷子,包括一月一度的GPhO、老师和学长出的各种卷子等等。我觉得只有在考试中才会真正暴露你的不足,告诉你还欠缺些什么。
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暑假有一张卷子,我做得很烂,成绩在我们学校里排倒数。我当时很沮丧,回家复盘找原因的时候,发现是前两题太爆了影响了我后面做题的心态。从那以后我学会了捏软柿子:拿到卷子先跳掉第一眼看起来不舒服的题目,找到最顺手的题目先做。而复赛中我第一题第二题都一开始没什么思路,便果断跳到了第三题,这也使我第4、5、6题发挥稳健,全拿了满分。当然这个方法也不一定是每个人每次都通用的,像我决赛就从第一题开始刚,最后成绩也不错。但是这种在考试中总结经验的方法,我相信是很实用的。
最后,作为一名退役了的物竞生,也来谈谈物竞带给我了些什么吧。我在学物理之前没怎么学过科学,玩的更多是经济学/外语/数学之类的(对我而言数学算哲学)。因此学了物理之后,我学会了用严谨又粗略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对世间万物也多了不少理解,这也对我的世界观造成了不少影响吧。我觉得物理是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是如果学得不深入、不到位,可能会一知半解、云里雾里,导致没能领会它的精髓。
最后的最后,祝还在物竞路上的同学们马到成功!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