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这三本书对于普鲁士蓝(滕式蓝)的化学式有不同的描述(宋天佑的那本甚至说KFe[Fe(CN)6]是可溶的),而且高中选修一的书上写的沉淀的化学式也是KFe[Fe(CN)6]。所以普鲁士蓝(滕式蓝)的化学式究竟是什么?(如果宋天佑说的是对的,那我是不是就发现了教科书上的学术性错误?那举报有没有奖拿啊?)
(第一次发O-Box ,不知道能不能发这种的,不能的话我尽快改分区。)
资料来源:图一:普通无机化学(第二版 重排本)
图二:三校合编无机
图三:宋天佑无机
嗯,是很奇怪🤔
但是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其骨架结构是相似的
所以可否理解成“普鲁士蓝”骨架里因为形成条件不同,填了不同的离子,形成的是不同变体?
“可溶性”普鲁士蓝应该指的是溶解度比另两种高,或者在水中分散得好。
这仨应该都是沉淀(至少是胶体)。
宋天佑上说是KFe[Fe(CN)6]晶胞骨架上的Fe 和CN- 被水取代后就变成沉淀了。
也就是说这两种结构的东西在实际操作的时候都会不同程度地沉淀?
那这个反应最终产物是哪个?还是说两者都有(或者更多种)?
两种产物都有可能吧。
之前我做的普鲁士蓝放好久都没有完全沉降,估计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铁离子进行交换
谢谢佬(佬的学校实验室还有含氰的药品!我们破(仅药品)实验室连Mg 都没有,与CN有关的就一瓶不让碰的KSCN )
我们这边只有六氰合铁酸钾这种稳定的氰配合物啦,一般含氰药品正常中学都没有
当时学铁的时候做了一下这个实验。
那么竞赛阶段认为正确的(沉淀)化学式是哪个
不道,元素没学(是不是很菜?)应该两个都行
(这个算考古吗)
我查了一下CRC 90th和兰氏两本化学手册,里面都说Fe4[Fe(CN)6]3是难溶的,但是都没查到KFe[Fe(CN)6]的数据
我有点怀疑这个是像共振式这种不同国家教材习惯用法不同的东西,可能要看教材作者参考什么资料……
我嘞个本人啊()
旧帖讨论是没问题的不要无意义考古就可以
侏罗纪时代的老帖你是怎么找到的😓
刚去翻了一下gw,它上面说K离子是由于其结晶方式不精密,实际结构是不含K的(含不含K不都是普鲁士蓝吗?为什么它说不含K的才是普鲁士蓝???)
还有所谓“可溶”,是由于它是胶态的,看起来“可溶”
不过本身滕式蓝就有很多种结构,其实纠结这个没太大意义,我当时发帖是因为学校有人问我(当时没有gw😭)
又又又回来考古了()
怎么真考了普鲁士蓝……
呵呵,这就要问pj在想什么了😓
万恶的pj
不是他考什么不好,他考晶面指标。他考晶面指标就算了,他考了跟考了一样😓。不过某种意义上来说,要不是你“考古”,我还不会看到普鲁士蓝显色的机理
登录后才能进行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