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资料室]Ricci微积分(...

物理
[论坛资料室]Ricci微积分(1)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更新于2025-6-30 03:23:51

O-Box启动.pngO-Box启动.pngO-Box启动.png

自由基能力有限,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Large{\text{Ricci Calculus}}$$



$$\large{1.1\quad 什么是\text{Ricci}微积分?}$$



$\text{Ricci}$微积分($\text{Ricci calculus}$)是张量分析的一种变体,适用于全局标架场不存在的情况,多用于电磁学,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和微分流形。一般情况下张量分析是定义在平坦空间$\mathbb{R}^n$或者是普通曲面上的,这种张量分析被称为经典张量分析,在流体力学和连续质量力学中十分常见。经典张量分析的特点是,张量不分协变和逆变,只有分量才分。这是因为平坦空间或普通曲面上存在全局坐标系,以及可以供我们定义正交的基。于是我们可以跳过对偶空间的概念,直接用正交矢量来定义协变基,并且完全不需要指标升降算符,而是用度量张量来替换。这种张量分析大部分情况下是适用的,包括在诸如函数空间等$\text{Hilbert}$空间上,只要空间上存在全局适用的标架场,我们就可以使用经典张量分析的框架来定义张量。以$\text{Fock-Sobolev}$空间$\mathcal{F}^{2,m}(\mathbb{C}^n)$为例,尽管这个函数空间的定义和性质极其复杂,且是无穷维空间,但这个空间对每一个多重指标指定了一个归一化$\text{Hermite}$函数作为基,并且空间上配备内积。这样我们就不难定义$\text{Fock-Sobolev}$空间上的$m$阶张量积空间$(\mathcal{F}^{2,m}(\mathbb{C}^n))^{\otimes m}$,该空间中的元素称为$\text{Fock-Sobolev}$空间上的$m$阶张量。


而对于光滑流形来说,一般情况下全局标架场是不存在的。我们只能定义局部标架场(见我的流形专栏),这就使得我们在全局上无法定义“正交基”,经典张量分析自然就不适用了。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用$\text{Ricci}$微积分来分析了。$\text{Ricci}$微积分的特点是,张量分协变张量和逆变张量,并且它们同属于不同的张量积空间。



$$\large{1.2 \quad 线性空间与对偶空间}$$



先容许我们简单概述一些线性代数以及泛函分析知识。

众所周知,在高等代数中我们所定义的向量并非是有方向有大小的对象,而是更抽象地定义为线性空间的元素。对这一点我们不再赘述,想了解具体情况的请自行去翻阅线性代数,我们仅复习一下线性空间的定义。

假设$\mathbb{K}$是一个(数)域,$1$是其乘法单位元,$V$是一个集合。若$V$上定义了加法和数乘,且对这两种运算封闭,那么$V$被称为一个$\mathbb{K}\text{-}$线性空间($\text{linear space}$),当且仅当对$\forall v,w,t\in V$以及$\forall\lambda,\sigma\in\mathbb{K}$,其满足以下八条性质:

$$(1)\quad v+w=w+v,$$

$$(2)\quad (v+w)+t=v+(w+t),$$

$$(3)\quad \exists 0,v+0=v,$$

$$(4)\quad \exists v^{-1},v+v^{-1}=0,$$

$$(5)\quad 1v=v,$$

$$(6)\quad \lambda(v+w)=\lambda v+\lambda w,$$

$$(7)\quad (\lambda+\sigma)v=\lambda v+\sigma v,$$

$$(8)\quad \lambda(\sigma v)=(\lambda\sigma)v.$$

线性空间中的元素称为向量($\text{vector}$)。由简单的线性代数知识,我们知道一个$n$维线性空间$V$上的任意一组($n$个)线性无关的向量被称为$V$的一组基($\text{basis}$),该空间中任意一个向量都可以表示成基的线性组合。用数学的语言说,设$\mathcal{B}=\{e_\mu\}$是$n$维线性空间$V$的一组基,那么任意$v\in V$均可以表示为

$$v=\sum_{\mu=1}^n v^\mu e_\mu.$$

这里$v^\mu$中$\mu$不是幂,而是逆变指标($\text{contravariant index}$)。什么是逆变指标则是我们讨论变换时才需要研究的东西。现在我们只需要知道它是指标就行了。

$v^\mu$称为$v$在基$\mathcal{B}$下的分量($\text{component}$)。

在$\text{Ricci}$微积分中,我们将$V$中的元素$v$特称逆变向量($\text{contravariant vector}$),基$\{e_\mu\}$特称协变基($\text{covariant basis}$)。


另一方面,我们定义$\mathbb{K}\text{-}$线性空间$V$上的一个线性泛函($\text{functional}$)$f$是指一个函数

$$f:V\to \mathbb{K}.$$

且其满足线性性质。即对于$\forall v,w\in V$和$\forall\lambda\in\mathbb{K}$:

$$f(v+w)=f(v)+f(w),$$

$$f(\lambda v)=\lambda f(v).$$

易证$V$上的全体线性泛函也构成一个线性空间,称为$V$的对偶空间($\text{dual space}$),记作$V^*$或$\mathscr{L}(V)$。可以看出,

$$(1)\quad V^*=\text{Hom}(V,\mathbb{K}),$$

$$(2)\quad V^{**}\cong V,$$

$$(3)\quad \text{dim}(V)=\text{dim}(V^*).$$

而对于$V$中的一组泛函$\mathcal{B}=\{e_\mu\}$,我们在$V$中选取一组基$\mathcal{B}^*=\{\epsilon^\mu\}$,其被称为基$\mathcal{B}=\{e_\mu\}$的对偶基($\text{dual basis}$),当且仅当对任意$\mu,\nu$,

$$\epsilon^\mu(e_\nu)=\delta^\mu_\nu,$$

其中$\delta^\mu_\nu$是$\text{Kronecker delta}$符号($\text{Kronecker delta symbol}$,简称$\text{Kronecker}$符号,是最简单的张量),其在$\mu=\nu$时取值为$1$,$\mu\neq\nu$时取值为$0$。

我们考虑一个$v\in V$。那么

$$\epsilon^{\mu}(v)=\epsilon^{\mu}\left(\sum_{\nu=1}^nv^\nu e_\nu\right)$$

$$=\sum_{\nu=1}^nv^\nu\epsilon^{\mu}(e_\nu)$$

$$=\sum_{\nu=1}^n\delta^\mu_\nu v^\nu=v^\mu.$$

最后一个等式运用了指标替换规则。这个我们将在求和约定部分谈到。

接下来考虑一个$f\in V^*$。那么

$$f(v)=f\left(\sum_{\mu=1}^nv^\mu e_\mu\right)$$

$$=f\left(\sum_{\mu=1}^n\epsilon^\mu(v)e_\mu\right)$$

$$=\sum_{\mu=1}^n f(e_\mu)\epsilon^\mu(v),$$

于是我们发现

$$f(\cdot)=\sum_{\mu=1}^n f(e_\mu)\epsilon^\mu(\cdot).$$

这说明$f$也有像向量一样的可分解性质。我们定义

$$f(e_\mu)=f_\mu,\quad \epsilon^\mu(\cdot)=\epsilon^\mu,$$

那么就有

$$f=\sum_{\mu=1}^n f_\mu\epsilon^\mu.$$

这说明,对偶基$\mathcal{B}^*=\{\epsilon^\mu\}$是对偶空间$V^*$的一组基。对偶空间也是线性空间,自然对偶基也是互相线性无关的。

在$\text{Ricci}$微积分中,我们把$V^*$中的元素$f$称之为协变向量($\text{covariant vector}$),对偶基$\epsilon^\mu$又称逆变基($\text{contravariant basis}$),$f_\mu$称协变向量$f$的分量。



$$\large{1.3\quad 张量积}$$



在本节中我们将正式构造张量。

先简要复习双线性型理论。设$V,W$是两个$\mathbb{K}\text{-}$线性空间,$U$是一个$\mathbb{F}\text{-}$线性空间,一个$V\times W$到$U$的双线性型($\text{bilinear form}$)$\mathscr{B}$是$V\times W$上的一个满足双线性性($\text{bilinearity}$)的函数

$$\mathscr{B}:V\times W\to U.$$

而双线性性指对于两个变量都具有线性性质,即$\forall x,m\in V$,$y,n\in W$以及$\lambda\in\mathbb{K}$,

$$(1)\quad \lambda\mathscr{B}(x,y)=\mathscr{B}(\lambda x,y)=\mathscr{B}(x,\lambda y),$$

$$(2)\quad \mathscr{B}(x+m,y+n)=\mathscr{B}(x,y)+\mathscr{B}(x,n)+\mathscr{B}(m,y)+\mathscr{B}(m,n).$$

张量积($\text{tensor product}$)是一个最简单的双线性型,除了双线性性,还满足分配律,记作$\otimes$。协变向量和协变向量,逆变向量和协变向量,逆变向量和逆变向量都可以进行张量积。以$v\in V$和$f\in V^*$的张量积为例,

$$\otimes:(v,f)\mapsto v\otimes f.$$

张量积本身不具有任何物理意义,它只代表一种最简单的双线性运算。非要说它有什么意义的话,我认为它可能表示“互不干涉的组合”,即把协变向量和逆变向量互不干涉的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数学对象。

张量积的两个变量中,如果有一个为零元,则张量积所得定义为零元,由此易证,全体$v\otimes f$张成一个线性空间$\text{span}(\{ v\otimes f\mid v\in V,f\in V^*\})$。这个空间是$(1,1)$张量积空间($\text{tensor product space}$),其阶($\text{level}$)为二,记作$V\otimes V^*$或$\mathcal{T}^1_1(V)$。同理,我们可以构造$(2,0)$张量积空间$V^{\otimes 2}=V\otimes V$,$(0,2)$张量积空间$(V^*)^{\otimes 2}=V^*\otimes V^*$,以及另一个$(1,1)$张量积空间$V^*\otimes V$。因为张量积是不具有交换性的,所以$V^*\otimes V\neq V\otimes V^*$。然而

$$V\otimes V^*\cong V^*\otimes V,$$

因此我们在$\text{Ricci}$微积分中将他们视为同一,不然会使我们的符号体系极为混乱。


张量积所得的对象都可以继续进行张量积。比如$V\otimes V^*$可以进一步和$V^*$张量积:

$$\otimes: (v\otimes f,g)\mapsto (v\otimes f)\otimes g=v\otimes f\otimes g.$$

上面这个东西全体张成的空间是$(1,2)$张量积空间,且是三阶的,记作$\mathcal{T}^1_2(V)$。易证这也是一个线性空间。

以此类推。由$p$个线性空间$V$和$q$个该线性空间的对偶空间$V^*$张量积构成的线性空间称为$(p,q)$张量积空间,阶数为$p$与$q$的和,记作$V^{\otimes p}\otimes (V^*)^{\otimes q}$或$\mathcal{T}^p_q(V)$。

$(p,q)$张量积空间中的元素就是所谓的$(p,q)$张量($\text{tensor}$)。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张量$T\in\mathcal{T}^p_q(V)$可以表示为一系列$\{v_{i,\gamma}\}\subset V$和一系列$\{f_{j,\gamma}\}\subset V^*$之张量积的线性组合:

$$T=\sum_{\gamma=1}^r C_\gamma \left(\bigotimes_{i=1}^p v_{i,\gamma}\right)\otimes\left(\bigotimes_{j=1}^q f_{j,\gamma}\right)$$

$r$称为张量的秩($\text{rank}$)。

特别定义$\mathcal{T}_0^0(V)=\mathbb{K}$,$\mathcal{T}_0^1(V)=V$,$\mathcal{T}_1^0(V)=V^*$。

任意$V$上的张量与$V$所在域$\mathbb{K}$上的元素张量积等价于数乘运算。即$\forall k\in \mathbb{K}$和$\forall T\in \mathcal{T}^p_q(V)$,

$$k\otimes T=kT.$$


张量是否具有类似逆变向量和协变向量的分解性质呢?我们尝试进行推导。对$\forall T\in\mathcal{T}^p_q(V)$,根据前文所得以及张量积的双线性性以及分配律,

$$T=\sum_\gamma C_\gamma \left(\bigotimes_i v_{i,\gamma}\right)\otimes\left(\bigotimes_j f_{j,\gamma}\right)$$

$$=\sum_\gamma C_\gamma \left[\left(\bigotimes_i \sum_{\mu_i} (v_{i,\gamma})^{\mu_i}e_{\mu_i} \right)\otimes\left(\bigotimes_j \sum_{\nu_j} (f_{j,\gamma})_{\nu_j}\epsilon^{\nu_j} \right)\right]$$

$$=\sum_\gamma C_\gamma \sum_{\mu_1,…,\mu_p} \left(\prod_i (v_{i,\gamma})^{\mu_i}\right) \left(\bigotimes_i e_{\mu_i} \right)\otimes\sum_{\nu_1,…,\nu_q} \left(\prod_j (f_{j,\gamma})_{\nu_j}\right) \left(\bigotimes_j \epsilon^{\nu_j} \right)$$

$$=\sum_{\mu_1,…,\mu_p}\sum_{\nu_1,…,\nu_q}\left[\sum_\gamma C_\gamma \left(\prod_i (v_{i,\gamma})^{\mu_i}\right)\left(\prod_j (f_{j,\gamma})_{\nu_j}\right)\right]\left(\bigotimes_i e_{\mu_i} \right)\otimes \left(\bigotimes_j \epsilon^{\nu_j} \right)$$

于是发现张量似乎也可以进行分解。

进一步,我们定义张量的分量

$$T_{\nu_1,\nu_2,\nu_3,…,\nu_q}^{\mu_1,\mu_2,\mu_3…\mu_p}=\sum_{\gamma=1}^r C_\gamma \left(\prod_{i=1}^p (v_{i,\gamma})^{\mu_i}\right)\left(\prod_{j=1}^q (f_{j,\gamma})_{\nu_j}\right)$$

根据指标缩并规则(在本课第四部分)检验,该式是正确的。

那么上式变为

$$T=\sum_{\mu_1,…,\mu_p}\sum_{\nu_1,…,\nu_q}T_{\nu_1,\nu_2,\nu_3,…,\nu_q}^{\mu_1,\mu_2,\mu_3…\mu_p}\left(\bigotimes_i e_{\mu_i} \right)\otimes \left(\bigotimes_j \epsilon^{\nu_j} \right)$$

这意味着张量可以在协变基和逆变基通过张量积构成的对象下分解。

也就是说,基

$$\mathcal{B}^p_q=\left\{\left(\bigotimes_{i=1}^p e_{\mu_i} \right)\otimes \left(\bigotimes_{j=1}^q \epsilon^{\nu_j} \right)\right\}$$

是张量积空间$V^{\otimes p}\otimes(V^*)^{\otimes q}$的基。换句话说,满足分解式

$$T=\sum_{\mu_1,…,\mu_q}\sum_{\nu_1,…,\nu_q}T_{\nu_1,\nu_2,\nu_3,…,\nu_q}^{\mu_1,\mu_2,\mu_3…\mu_p}\left(\bigotimes_i e_{\mu_i} \right)\otimes \left(\bigotimes_j \epsilon^{\nu_j} \right)$$

的数学对象都是张量。这就是张量的一种定义方法。

关于张量的构造,我们就说到这里。



$$\large{1.4 \quad \text{ESN}与指标书写规则}$$



从前文张量分解的推导中我们看出,如果按照标准记法来书写张量分析中的公式,公式会变得冗长且复杂。因此,张量分析中有独特的指标记法。这套记法不仅在张量分析中十分常用,在整个分析学中也有深远影响。

这套指标记法,我们称之为$\text{Einstein}$求和约定($\text{Einstein summation notation}$,简称$\text{ESN}$)。$\text{ESN}$的表述如下:

$(1)\quad $指标分为自由指标和哑指标。如果一个指标在同一项中,以一个上标和一个下标的形式出现两次,则对该指标遍历其取值范围求和,并且称这个指标为哑指标。例如

$$\Gamma_{\mu\nu}^{\lambda}=\frac{1}{2}g^{\sigma\lambda}(\partial_\nu g_{\mu\sigma}+\partial_\mu g_{\nu\sigma}-\partial_\sigma g_{\mu\nu})$$

在此式中,$\sigma$在$\frac{1}{2}g^{\sigma\lambda}\partial_\nu g_{\mu\sigma}$,$\frac{1}{2}g^{\sigma\lambda}\partial_\mu g_{\nu\sigma}$,$-\frac{1}{2}g^{\sigma\lambda}\partial_\sigma g_{\mu\nu}$中均出现两次,且均是以一次上标,一次下标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这三项中$\sigma$都是哑指标。所以上式等价于

$$\Gamma_{\mu\nu}^{\lambda}=\frac{1}{2}\sum_\sigma g^{\sigma\lambda}(\partial_\nu g_{\mu\sigma}+\partial_\mu g_{\nu\sigma}-\partial_\sigma g_{\mu\nu})$$

这样求和就被我们巧妙的隐藏起来,且不会引起误解。

$(2)\quad $不求和的指标是自由指标。比如在上式中,$\mu$,$\nu$,$\lambda$都是自由指标。

$(3)\quad $为避免引起误解,在一个公式中,同一指标不能同时做自由指标和哑指标。

$(4)\quad $指标只要不是出现两次,都不求和。比如$\Gamma_{\mu\mu}^\mu$的写法不对$\mu$求和。此时如果想求和,必须写出求和号,即写为$\sum_\mu \Gamma^\mu_{\mu\mu}$。


指标规则则分为指标缩并和指标替换。指标替换规则指出,对于任意一个带有指标的量$\Phi^{…}_{…\mu…}$或$\Phi^{…\mu…}_{…}$,

$$\Phi_{…\mu…}^{…}\delta_\nu^\mu=\Phi_{…\nu…}^{…},\quad \Phi^{…\mu…}_{…}\delta_\mu^\nu=\Phi^{…\nu…}_{…}$$

此规则是易于验证的。有必要指出的是

$$\delta^{\mu\nu}=\delta^{\mu}_{\nu}=\delta^{\nu}_{\mu}=\delta_{\mu\nu}$$

此外,我们还有指标缩并规则。指标缩并规则事实上是说,自由指标一定同时出现在等式的两侧,哑指标(事实上,不只是哑指标,一切被求和的指标)一定不出现在等式的另一侧。这个规则可以检验张量方程是否书写正确。仍然以上式为例,

$$\Gamma_{\mu\nu}^{\lambda}=\frac{1}{2} g^{\sigma\lambda}(\partial_\nu g_{\mu\sigma}+\partial_\mu g_{\nu\sigma}-\partial_\sigma g_{\mu\nu})$$

这里哑指标$\sigma$就没有出现在等式的另一侧,而自由指标$\mu$,$\nu$,$\lambda$都出现了等式的两侧,所以从指标上看,该等式是没有问题的。

可以看出,指标在张量分析中的地位类似于量纲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我们还可以用指标缩并规则审视我们之前写过的张量分量。

$$T_{\nu_1,\nu_2,\nu_3,…,\nu_q}^{\mu_1,\mu_2,\mu_3…\mu_p}=\sum_{\gamma=1}^r C_\gamma \left(\prod_{i=1}^p (v_{i,\gamma})^{\mu_i}\right)\left(\prod_{j=1}^q (f_{j,\gamma})_{\nu_j}\right)$$

注意这里对$\gamma$不能使用$\text{ESN}$,因为它并没有成上标出现。但是它被求和了,所以$\gamma$并没有出现在等式左边。然而,$\mu_1,…,\mu_p$以及$\nu_1,…,\nu_q$都是自由指标,因此都出现在了等式的右边。所以这个等式是没有问题的。


使用$\text{ESN}$,$(p,q)$张量的定义就可以写作:

$$T=T_{\nu_1,\nu_2,\nu_3,…,\nu_q}^{\mu_1,\mu_2,\mu_3…\mu_p}\left(\bigotimes_i e_{\mu_i} \right)\otimes \left(\bigotimes_j \epsilon^{\nu_j} \right)=T_{\nu_1,\nu_2,\nu_3,…,\nu_q}^{\mu_1,\mu_2,\mu_3…\mu_p}e_{\mu_1}\otimes…\otimes e_{\mu_p}\otimes \epsilon^{\nu_1}\otimes…\otimes \epsilon^{\nu_q}$$

易证这个等式也是正确的。

收起
16
16
共7条回复
时间正序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提问楼

关于本贴的问题可以在这个楼下提出

7条评论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为什么字体突然变得这么小哇晕.png

用户头像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对吗·钺 回复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从ink里面复制过来行与行距离会短

同理,复制到ink里行与行距离变长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回复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对吗·钺
1月前

所以怎么解决???.png

用户头像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对吗·钺 回复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无法解决晕.png

(可不可以全选,然后粗体,然后再变回细体?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回复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对吗·钺
1月前

没用哇晕.png

用户头像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对吗·钺 回复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那我无能为力了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好了我会了

字体回来了量子物理般的笑声.png

用户头像
用户头像
质心民科
1月前

Ricci Calculus,不是Calculates18.png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谢谢民科佬

我英语算是白学了晕.png

用户头像
用户头像
质心民科
1月前

来一个我算过的Ricci分析的复杂例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179066/answer/3500753975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Weyl张量我都没见过几次,更别说共形变换了拉普拉斯.png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额额额字很小凑合着看吧

我实在受不了打\的日子了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为什么Ricci微积分的符号体系这么混乱内心充满波动.png

我见到五六种了

这个必须支持

尤其是拓扑和微分几何几乎都离不开张量积

高技术力,谬赞谬赞

em但是那个(p,q)的张量积顺序是不是写反了催更.png

4条评论
用户头像
不活性的自由基
1月前

是的呀

我把张量积和张量的值域写混淆了

但我一改回来AI就说我是涩情

用户头像
「紫川帛玟」 ω 结束了?也许, 回复 不活性的自由基
1月前

13.png这。。。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回复 「紫川帛玟」 ω 结束了?也许,
1月前

好了改回来了

是我最后一个大公式被认定是涩情内容了

明天再改吧晕.png

用户头像
「紫川帛玟」 ω 结束了?也许, 回复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不用太急啦老哥,相信你没问题的,注意休息

祝好

用户头像
活性自由基
1月前

我真的会谢

谁能告诉我v算哪门子敏感词

我真的服了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ETHz
1月前

顺其自然吧,离谱的事情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