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正序
- 时间倒序
- 评论最多

一、盖天说
盖天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学说,早在《周髀算经》里就提到"天像盖笠,地法覆槃",形象地阐述了古人想象中的世界景象。
盖天说的基本观点是:
天是一个大圆盖,呈半球形,而大地则是一个正方形的大"棋盘",在"棋盘"的四周,有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大圆盖,天地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八万里;
天和地的形状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个凉亭。
盖天说认为,北极位于大圆盘的中央,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北极,在圆盖上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转。
盖天说还认为:
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得远我们就看不见它们,离得近就能看见它们发出的光。

二、浑天说
浑天说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后人不断予以完善,东汉的张衡对浑天说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
浑天说认为:
地球整体浮在半空中,好像鸡蛋里的蛋黄一样;
而最外层则有一个"天球"包裹着,犹如鸡蛋的外壳,日月星辰都分布在这个"天球"上,各自运转。
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无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 1

三、地心说
地心说又称天动说,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由欧多克斯提出,经过亚里士多德完善,而后在托勒密的努力下,进一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
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和地两层。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他们认为地球当然就是宇宙的中心,而日月行星围绕地球运行,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离的"天层",依次排列着月球天层、水星天层、金星天层、太阳天层、火星天层、木星天层、土星天层、恒星天层和原动力天层,此外空无一物。
由于缺乏足够的观测数据,在公元16世纪日心说提出之前,地心说一直在西方世界占据着统治地位。
👇1568年,葡萄牙制图师绘制的托勒密地心说模型图。

四、日心说
2000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
哥白尼认为:
地球是球形的,并且每24个小时自转一周;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绕地球运动。
现在看来,哥白尼的理论很接近真实情况,但在当时,脚下坚实的大地在不停地运动、转动这种说法,确实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而当时对于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观测数据,能够与地心说的体系相吻合,因此更多的人愿意选择相信地心说。
再加上宗教势力的推波助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心说都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直到后来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得到更多、更细致的观测数据,经过更严谨的论证和辩论,日心说才逐步被人们接受。
👆:日心说简图
注:哥白尼的日心说保留了恒星天的概念,也就是说,他相信镶嵌着其它恒星的天球,也就是宇宙的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