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宇宙]之古人的宇宙观

物理
[浩瀚的宇宙]之古人的宇宙观

用户头像
暮晚 更新于2025-5-25 05:56:01

本帖纳入《天问与问天》系列!


前言:

仰望夜空,古人很早就开始了思考和想象:

这个宇宙的构造究竟是怎么样的?

满天星辰的东升西落,其中是否有什么规律可循?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人们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见解。

在古代中国,就有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等多种学说,而在世界其它国家,地心说、日心说的争辩延续了数百年。

科学发展到今天,古人的这些观点虽然看起来有很大的局限性;

但他们的思考和大胆设想,以及他们面对神秘自然的探索精神,却推动了早期科学的发展!

收起
21
10
共11条回复
时间正序
用户头像
1月前

《天问》,屈原所著,历史记载上第一次以书面形式向天发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宇宙无穷,求索也无穷!

用户头像
Fe4[Fe(CN)6]3
1月前

开新坑了,加油!

有不懂的可以来隔壁找我

用户头像
暮晚
1月前

一、盖天说

盖天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学说,早在《周髀算经》里就提到"天像盖笠,地法覆槃",形象地阐述了古人想象中的世界景象。

盖天说的基本观点是:

天是一个大圆盖,呈半球形,而大地则是一个正方形的大"棋盘",在"棋盘"的四周,有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大圆盖,天地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八万里;

天和地的形状合在一起,就好像是一个凉亭。

盖天说认为,北极位于大圆盘的中央,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北极,在圆盖上按照各自的轨迹运转。

IMG_20250517_224250_1.jpg

盖天说还认为:

日月星辰的出没,并非真的出没,而只是离得远我们就看不见它们,离得近就能看见它们发出的光。

用户头像
暮晚
1月前

二、浑天说

浑天说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后人不断予以完善,东汉的张衡对浑天说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

浑天说认为:

地球整体浮在半空中,好像鸡蛋里的蛋黄一样;

而最外层则有一个"天球"包裹着,犹如鸡蛋的外壳,日月星辰都分布在这个"天球"上,各自运转。

IMG_20250519_215006_1.jpg

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无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5条评论
用户头像
Fe4[Fe(CN)6]3
1月前

这个图会不会有点不太对……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的古人还没有地球的概念吧


用户头像
Z 回复 Fe4[Fe(CN)6]3
1月前

其实地理书上有,古人早就通过观察其他天体如太阳、月亮等的形状,推测出了地球也是一个球体

用户头像
暮晚 回复 Fe4[Fe(CN)6]3
1月前

是以现在的视角分析当时的学说而画出来的图吧。。。

用户头像
Z 回复 暮晚
1月前

是的吧。

鄙人不才,帖主要是真的想再现当时人的思想,建议可以放个浑天仪的图@Luna jj-bixin

用户头像
暮晚 回复 Z
1月前

好的,明天吧😋

用户头像
暮晚
1月前

三、地心说

地心说又称天动说,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由欧多克斯提出,经过亚里士多德完善,而后在托勒密的努力下,进一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

地心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有限的球体,分为天和地两层。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他们认为地球当然就是宇宙的中心,而日月行星围绕地球运行,地球之外有9个等距离的"天层",依次排列着月球天层、水星天层、金星天层、太阳天层、火星天层、木星天层、土星天层、恒星天层和原动力天层,此外空无一物。

由于缺乏足够的观测数据,在公元16世纪日心说提出之前,地心说一直在西方世界占据着统治地位。

👇1568年,葡萄牙制图师绘制的托勒密地心说模型图。

IMG_20250520_211145.jpg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Fe4[Fe(CN)6]3
1月前

对于地心说的证伪,想到一个笑话:

有个中学生穿越回古希腊,想反驳托勒密,托勒密问了一句“如果地球绕着太阳转,那地球在太阳两端的时候分别看到的同一颗恒星位置应该是不一样的啊,为啥我看不出来呢?”学生无言以对……

(其实恒星位置的偏差是有的,称为“视差”,但是一般的恒星视差已经在1秒以下了,不用望远镜根本看不出来)

用户头像
槐海.[出重围]
1月前
此事战国时期的《杞人忧天》文章内对“天”的解释中亦有详细记载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1月前
哥们,那是当时人的认识短潜,基本上算****
用户头像
SacriQueen​​
1月前

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辩论命题,你怎么证明地心说是正确的

用户头像
暮晚
1月前

补一下浑仪(很久很久以后会再讲的。。。) 👇

IMG_20250524_165007.jpg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4课
7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1月前

???啥意思呢???

用户头像
半边明月『相见欢』
1月前

???

用户头像
N,N-二甲基-4-氨基吡啶
1月前

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文<宇宙的边界>(名字记不清了)


用户头像
暮晚 回复 N,N-二甲基-4-氨基吡啶
1月前

原句子/段落吗?

用户头像
N,N-二甲基-4-氨基吡啶 回复 暮晚
1月前

啊,我记错了,这是另一篇,两篇靠得很近,

课文讲的是中国古代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你可以自己上网查阅

用户头像
暮晚 回复 N,N-二甲基-4-氨基吡啶
1月前

好的,谢谢!

用户头像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碱土金属对吗 回复 N,N-二甲基-4-氨基吡啶
1月前

不,那是13课,14课是《天文学史上的旷世之争》(大概),专门讲古代天文学理论的

用户头像
暮晚
1月前

四、日心说

2000多年前,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斯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著名的《天体运行论》,提出了完整的日心说宇宙模型。

哥白尼认为:

地球是球形的,并且每24个小时自转一周;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只有月亮绕地球运动。

现在看来,哥白尼的理论很接近真实情况,但在当时,脚下坚实的大地在不停地运动、转动这种说法,确实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而当时对于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观测数据,能够与地心说的体系相吻合,因此更多的人愿意选择相信地心说。

再加上宗教势力的推波助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心说都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直到后来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并得到更多、更细致的观测数据,经过更严谨的论证和辩论,日心说才逐步被人们接受。

IMG_20250526_210933.jpg

👆:日心说简图

注:哥白尼的日心说保留了恒星天的概念,也就是说,他相信镶嵌着其它恒星的天球,也就是宇宙的外壳。

用户头像
1月前

又来了!中国将再次发起:天问!!😀

IMG_20250610_1243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