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是什么]之记叙文 ( 二 ...

物理
[文语是什么]之记叙文 ( 二 )

用户头像
暮晚 更新于2025-6-2 03:31:41

"法事情人"在记叙文八大题型中的运用!

$\color{red}{5.24已更!}$

$\LARGE{更新进度:60\%}$


目录:

第一节:"赏析"题

第二节:"标题相关"题


下面,正文开始~

对记叙文阅读的要求一般有以下几点:

(1) 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 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 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材料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 了解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6)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节  ( "赏析"题 )

[ 说说 ]

说赏析题是最难的题是因为提问方式比较"抽象",不太容易抓住答题要点。

说它是最简单的题是因为此类题型的答题模式是最为固定的,按照"法事情人"四步走即可:

1、找到需要赏析的手法

2、概括文本内容

3、体会蕴含的情感

4、指明人物特点

[ 答题思路 ]

(1) 读题干,判断题型,明确赏析对象

(2) 罗列答题要点 ( 手法、事件、感情、人物特点 )

(3) 根据答题模板组织好答题语言

例题一:

问: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写地很精彩,请你从文中自选一句,做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字 )

[ 解题思路 ]

(1) 根据题干中"赏析"二字可以判定是赏析题,由于题干中对于赏析的角度并没有限定,所以选择相对简单的"修辞手法"切入比较好。

(2) 因为要写150字,所以选的句子最好不要太短,因此可以找一句较长的句子。

(3) 找修辞手法,补写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x事物的xxx特点,表达了作者xxx的感情。"

(4) 因为此题分值为5分,所以只答修辞手法是不够的,还要找这句话中好的动词和形容词等,然后按照:

      "xx词xxx样地写出了xxx事物的xxx特点,表达了作者xxx的感情。"这种句式答题。

例题二:

问:本文的描写和议论都饱含感情,请以第X段和第Y段的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不超过150字)

[ 解题思路 ]

(1) 从题干中"赏析"二字可判定为赏析题,又从"描写和议论"等字样判定赏析的对象是表达方式。

(2) 在第X段和第Y段找出相关的描写和议论。

(3) 然后填写答题模板"xxx描写,写出了xxx情感或中心,xxx议论,表达了xxx情感"。

例题三:

问:请举例分析作者是怎样把歌声写得生动而富于感染力的。(不超过150字)

[ 解题思路 ]

(1) 从题干中的"怎样写得"的字样可以判定为赏析题,再从"歌声"一词判定赏析的对象是物,所以对映的方法是表现手法

      ( 铺垫、衬托、伏笔、对比、渲染、悬念、联想、想象、象征、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

(2) 定位文章描写歌声段落,找出相关表现手法。

(3) 根据表现手法概括+分析语句+模板


第二节  ( "标题相关"题 )

[ 说说 ]

在做标题作用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把标题以词语为单位"打碎",然后分析每个词语可能涉及的内容、手法、情感和人物品质。

标题相关题包括标题含义、标题作用、标题妙处等。

[ 答题思路 ]

(1) 先结合文章内容解释标题的表层含义 (涉及的事件)

(2) 再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 (情感和人物品质) 答出标题的引申、比喻含义。

(3) 如果运用了手法还要指明手法 (线索、比喻、象征等)。

(4) 答题模板可参考"标题运用了xxx的手法,将xxx比喻/象征成xxx,写出了xxx,表达了xxx之情"。

注:

答题时,别忘了加上"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收起
22
21
共6条回复
时间正序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通感是一种通过跨感官描写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法。

就是指将不同感官(视、听、触、味、嗅)的感受相互交织,形成独特的表达。

例如用温度形容颜色("冷色调"),或用味觉描述声音("甜蜜的嗓音")。

通感的艺术效果:

1、突破单一感官限制

2、强化情感

但是!感官而非单一感官的比喻或修饰!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最后一句改为"通感并非"

哇塞哇塞,更新到第二章了,mol
用户头像
挽羽
2月前

那种以双线索的文章怎么去赏析💦@Luna

9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发了哦。。。

用户头像
挽羽 回复 暮晚
2月前

mol

用户头像
挽羽 回复 暮晚
2月前

mol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双线索赏析已发。。。

用户头像
挽羽 回复 暮晚
2月前

感谢👍

用户头像
挽羽 回复 暮晚
2月前

感谢👍

用户头像
用户头像
UE_牛奶味的小团子
2月前

文章的线索是吧?明线和暗线

用户头像
挽羽 回复 UE_牛奶味的小团子
2月前
是的是的
用户头像
挽羽 回复 UE_牛奶味的小团子
2月前
是的是的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并提"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就是将本应分述的多个事物或概念合并叙述,使文意形成对应关系。既能精简文字,又能增强表达的紧凑性和节奏感。

结构:将两组或两组以上具有对应关系的内容合并表述各分项之间存在并列、对比或递进关系

语言效果:言简意赅,形成工整对称的表达效果

作用:1. 语言凝练:减少重复用字(如"内/外"只需出现一次)

2. 结构紧凑:增强语句的对称美感

3. 语义互文:通过对应关系引发联想和想象

4. 韵律协调:符合文言文对仗工整的审美

注:需与"互文"区分——互文强调语义互补(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而并提则侧重结构并置。

现代写作中,这种手法常用于标题制作(如"产学研结合")或口号设计。。。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1、双线索并行的文章赏析可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意象维度展开

2、隐性脉络有:情感线索、哲学线索 、历史线索

叙事动力:平行推进(如《红楼梦》宝黛爱情线与家族衰败线、交叉缠绕)、对比映照、螺旋上升

赏析方法:1、绘制双线结构图2、统计线索3、分析关键场景的双线4、关注叙事留白处的线索暗示5、比较不同背景下的双线叙事特征

通过双线并存的结构理解,能更深刻把握作品的复调美与思想深度。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牛奶味的小团子  来了哦~。。。

一、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主要从逻辑结构、论证方法和论点论据关系入手

步骤:1、找出核心论点:检索、标题、首段或结尾处的中心句(注意转折词后的强调性陈述如"因此""由此可见")

2、分析论证层次:可以运用"金字塔原理"梳理分论点层次(标注过渡词如首先/其次/再者)

3、分析论证方法及使用频率

4、验证逻辑关系

二、给两个训练建议:1. 读一读《人民日报》评论版文章,分析论证要素与思路

2、组织辩论活动,实践立论与驳论,能够把握议论文的论证脉络,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也可以每周分析2-3篇高考满分作文。。。🙃🙃🙃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用户头像
UE_牛奶味的小团子
2月前

我们语文期中考考了一篇很难的议论文好像是外国作品翻译过来的,我有个分论点没找到hhh

还有就是概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