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是什么]之记叙文

物理
[文语是什么]之记叙文

用户头像
暮晚 更新于2025-5-25 14:19:00

$\color{red}{5.10已完结!}$

$\LARGE{进度:100\%}$

第一节一一关于阅读(前言)

第二节一一内容概括

第三节一一手法解读

第四节一一情源于文

第五节一一人性叠加

那么接下来:正文开始~~

第一节 (关于阅读)

阅读是什么?是体会,是理解,是感同身受等等

为什么有这个主题?应该也就是希望语文现代文 有困难的同学们理清思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道路吧。。。

其实,现代文最重要的也就4个字:"法事情人"

"法"就是手法,"事"就是事件概括,"情"就是情感,"人"也就是人物品质。

以后我将从这4个方面分别展开。(当然,考虑到记叙文试题顺序,我会按照"事法情人"的顺序来讲)


第二节 (内容概括)

首先,概括题应该难不到大家。

1、将文章划分层次

2、明确事件主体

3、寻找文章概括语句

4、没有的自己总结

不就是提取关键信息,分条梳理嘛。

但是!这里要说的是:其它分析类题目中,"事"的概括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一篇阅读中,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说说第X段对刻画XXX的形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分)

如果你的答案是这样:侧面写出了XXX什么的品质/性格。

那么恭喜你,将被扣除1分,原因很简单,你没有概括第X段的内容。

更合理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第X段通过写什么事件/内容,揭示/侧面表现出XXX什么的品质/性格。

可见,"事"的概括在现代文中的重要性。平常大家做题时也一定没少被扣过这样的"冤枉分"。

再如:请简要分析第X、Y段作用。(3分)

如果不注意"事"的概括,答案可能是这样: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写......做铺垫。

很好,你将得到1/3的分数。

更合适的答案又应该是这样:1、介绍了什么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

2、设置悬念等等  (懒得打了)

总结一下,"事"并不是记叙文中的难点,却容易被忽略。

因此,在具体答题分析的,一定要在脑海中牢记:是否已经进行了内容的概括(也就是"事"的概括)


第三节 (手法解读)

我们先来看一些句子,这些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1)水仙花是一位少女,亭亭地立于水边,对涟漪微笑着。

(2)看到皎洁的明月,我仿佛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3)冰心像大海。

(4)她的眼睛间或一轮,仿佛木刻似的。

在公布答案之前,我们先看看下面的文字。

有些东西,我们习以为常,以为完全知道,其实并不完全理解。

现在我以"比喻"和"拟人"作为切入点,来盘点一下现代文阅读中一些看似明晰,而实际上容易混淆的概念。

比喻和拟人,这个我们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接触的概念,不知道被提及了多少次,可是我们真的知道吗?

如果能将下面的几个问题都回答正确,说明你对比喻和拟人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

问题一:

比喻和拟人在概念上属于一个层级吗?

问题二:

Screenshot_2025-04-14-22-28-30-037_1.jpg

Screenshot_2025-04-14-22-28-40-750_1.jpg

Screenshot_2025-04-14-22-28-46-496_1.jpg

比喻与夸张:

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她的眼珠间或一轮,仿佛木刻似的"

这是个比喻句还是夸张句呢?这是一个夸张句。

虽然出现了"仿佛""似的"等看似像"比喻词"的语言,但从头到尾我们并未发现任何"喻体",没有喻体的句子不可能是比喻句。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与借景抒情:

这三个概念从属于一个范畴,但有细微的差别,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进行区分。

"托物""借物""借景"三个词区别并不大,区别在于"志""人""情"上。

托物言志往往强调自我肯定,借物喻人往往强调对他人的肯定。

"托物言志"必须有"志",借景抒情只需有"情"。

因此,"床前明月光"就是借景抒情,"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托物言志。

烘托、衬托与对比:

通俗地讲,烘托是只出现陪衬的事物,不出现主体的事物,通过对陪衬事物的描写侧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衬托是陪衬事物和主体事物均出现。

对比是出现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不区分谁是陪衬谁是主体,它们的比较不是为了突出谁,而是通过比较本身来表现主题。

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没有想突出"酒肉臭"或"冻死骨",而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描绘现实的残酷。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通过描绘环境来表现出音乐的美好,在句子中音乐并未出现,因而是烘托。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句子中出现了天姥山,也出现了五岳,但五岳是为了凸显天姥的高耸,因而这个叫作衬托。

借喻与借代: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能找到喻体和相似点,而借代往往是用某一种"物"来指代拥有或佩戴这种物的一类人。

比如:"奶奶,我的名字叫作红领巾",红领巾就是借代,指的是少先队员。

类似的还有:"绿军装""白大褂"等。

最典型的借代就是"巾帼"和"须眉"。

巾帼是古代女子的头饰,因此用来指女性;须眉是男士的专利,所以指男性。

总之,借代就是用一种典型的"物"来指某一个或某一类典型的人。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害人虫是借喻,比喻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其实,借喻和借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字面上看着比较相似外,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


第四节 (情源于文)

首先我们要明确:

思维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开始思维就是错的,那么所有的讲解和练习等都将是无意义的!

比如:

王维、李白的诗我们天天分析,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如果让他们做这些赏析,他们自己都不会做呢?

而语文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平凡中体会到不平凡

( bushi 说的我自己都不太相信 )

所以就我而言,情感分析既不是揣测出卷老师的意图,又不是揣测作者的意图。

那么我们唯一的工具便是"文本分析"了。

其实,这样想的话问题反而会变得简单起来,我们可以拋开所有杂念,一心分析文本,从文本中得到作者的情感。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些常见的通过文本来发现作者情感的方法。

(1) !通过环境描写体会情感 !

如果出现了环境描写,一定会有作者的情感,在考试中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种通过描写明朗的景色表现轻松愉悦

第二种通过描写灰暗的景色表现悲伤痛苦

第三种通过描写静雅的景色表现平静安详

(2) !通过人物细节描写体会情感 !

考试中可以通过人物语言的用词、语气(体现在标点符号上),人物动作的用词、急缓,人物神态的描绘、变化等方面体现寻找情感的切入点。

(3) !通过抒情议论句体会情感 !

一般某件事叙述完毕的时候比较容易出现抒情句或者议论句,文末的抒情句和议论句往往是考察的重点。

(4) !直接从文本中"照抄"或"近义词替换" !

很多时候,出卷老师会非常"善良",答案就在文章中,只要静下心来寻找,就可能找到。

不过有时候词语不合适时找个近义词替换一下就是答案。

(5) !注意平时多积累"情感词" !

平时做题的意义之一就是积累一些常见的情感词,这样才能避免"心中有,笔下无"的窘境。

下面罗列一些常见的情感词(以下词汇按积极程度由高到低排列,这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记忆方法):

激昂、兴奋、敬佩、赞美、羡慕、

快乐、陶醉、幸福、感动、理解、

牵挂、从容、紧张、侥幸、无奈、

遗憾、担忧、自责、悲伤、烦躁、

惊慌、嫉妒、批评、痛恨


第五节 (人性叠加)

人性本就复杂,伟大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尤为复杂,幸而我们面对的只是初中阶段的文学作品,在这一阶段的考试中,我们面对的人物类型比较简单,或者说比较"模式化"。

"模式化"的人物的叠加的构成"复合型"人物,因此从逻辑上来讲,要理解初中阶段现代文阅读的"人物形象"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将人物类型合理分类、循序渐进,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初中阶段涉及的人物常见类型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亲人

这类人物形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对子女无私而独特的爱、对生活苦难的默默承受。

是朱自清的《背影》,是龙ying台的《目送》,是梁衡的《母亲石》,是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在这类文章中,父母也会出现专断、严厉甚至愚昧,但最后都化为一股血浓于水的真情,所有的矛盾都冰释为自责与愧疚。

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亲情"主题的文章的核心。

第二类:伟人

相对于亲人,"伟人类"就显得比较复杂,因为我们不得不将"伟人"进行再次细化分类。

大致分为军人、艺术家(画家、作家、音乐家等)、国家领导人三大类。

回忆军人类如《望柳庄》《铁血将军戴安澜》,回忆术家类如《戴袖套的孙犁先生》《白梅无价》《忆洗星海》《文哲季羡林》《致大海》,回忆国家领导人类如《与周总li的两次见面》。

在这三类中,回忆"艺术家"的文章占据了绝大部分,最典型的模式是通过回忆的方式,由一位"在世"的艺术家回忆对他有过影响的"过世"的艺术家,通过对其生命中大事小事的娓娓叙述,表现一位"伟人"应有的品质。

有别于"传记"或"回忆录",这个类型的文章只选取具有"正能量"的事件进行展示,对于不能表现伟人所谓"伟大之处"的事件会进行删减。

例如:

如果文章写的是齐白石,一般是赞扬齐白石对于艺术的孜孜追求,对于生命的独特感悟。

而齐白石个人情感和婚姻生活部分不太可能出现在初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中。

因此!

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这些伟人的品质,因为这些品质都是伟人"应有"的品质。

如:

军人"应有"的品质是:

果断、刚强、勇敢、机智、沉着等;

艺术家"应有"的品质是:

艺术造诣高、作品贴近生活、为人儒雅有原则等;

领导人"应有"的品质是:

工作繁忙、深入群众、平易近人、维护民族尊严等。

第三类:路人

这里所谓的"路人"指的是亲人和伟人以外的人物类型,在以小说为体裁的现代文阅读中最常见。

(当然,如论坛中的小说中最多)。。。

这类"路人"种类繁多,从工人到老板,从乞丐到富豪、从失足青年到成功人士,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物品质围绕真善美进行"职业化体现"。

如现代文阅读《种春风》讲述了一位其貌不扬的农民给一位父母去世的小女孩汇款的故事,其间穿插"我"对老人的不屑、误会等情节,展现出一位中国农民的纯朴善良。

再如《善良的心》通过讲述一位海参养殖场的工人"报恩"的故事,赞扬了企业老板的善良和普通工人知恩图报的品质。

所以,遇到这种类型的现代文阅读时:

一方面要结合主人公的职业特点

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人性中的真善美进行人物特点分析!

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性叠加"呢?

通俗地说,由于文章中的人物往往并非一重身份

如:身为艺术家的母亲,当工人的父亲。

在分析人物特点的时候我们要把多种人物特点进行叠加。

如:《文哲季羡林》中,季羡林先生就"扮演"了多重身份,第一重是学者,第二重是老师,第三重是挚友,那么他的人物特点就应该是这三重身份的叠加:

对学问一丝不苟,对学生关心爱护,对朋友尊重。

而老师呢,又十分特殊:

既具备慈母般的无微不至,又有严父般的一丝不苟;

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需要军人般的勇敢机智,面对"学霸"需要艺术家般的高深造诣;

既有领导人般的繁忙工作,又有普通百姓的乐观豁达。

所以,老师是可以被比作"灵魂的工程师"的。 

放几篇佳作。。。

IMG_20250510_172737_1_1.jpg

IMG_20250510_172750_1_1.jpg

IMG_20250510_172652_1_1.jpg

IMG_20250416_213729_1_1.jpg

IMG_20250416_214246_1_1.jpg

Screenshot_2025-04-09-20-28-03-069_1.jpg

姐姐认证!

$\LARGE{完!}$

收起
76
79
共10条回复
时间正序
法事情人是包子的方法😋😋😋
9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3月前

同道中人!

但我只听过1年。

那么,欢迎分享、提问与补充哦!

用户头像
世界是一颗巨大的金电能对吗·乙卯
3月前

?这里也有看有道的?

用户头像
暮晚 回复 世界是一颗巨大的金电能对吗·乙卯
3月前

当然有。。。兴趣爱好而已。。。

用户头像
世界是一颗巨大的金电能对吗·乙卯 回复 暮晚
3月前

现在才发现你是暮晚🙃

用户头像
暮晚 回复 世界是一颗巨大的金电能对吗·乙卯
3月前

e。。。没事儿,发现的应该不算晚(  移步我循水吧。。。)

用户头像
即未用户6046(想要孟顿的质子
3月前

包君成老师(如果字错了别在意),我上过他的课

用户头像
用户头像
UE_牛奶味的小团子
2月前

我很久之前也看他的课

用户头像
暮晚 回复 UE_牛奶味的小团子
2月前

团子包子都好次。。。

用户头像
用户头像
UE_牛奶味的小团子 回复 暮晚
2月前

我家里还有他的书,应该是关于作文

最常出现的就是包子老师露出姨母笑

啊!法事情人!?

你也听过包子?

不得不说包子老师讲的是真好,我当时五升六虽然部分没特别听懂,但作文还有不少提升!

( ´∀`)


顶顶顶!真的很有用!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3月前

确实,现在我还在用。

忘不了~

那孔子坐地铁的歌曲(听过吗?包子写+唱的)

用户头像
巨大棺材别的忘了
2月前

这个帖子很有必要

因为坛上真的有连记叙文都弄不明白的人写小说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以后还会有说明文、议论文等。。。

我语文不好,但你看起来语文很好💪💪💪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我语文也就那样(建议删评)

用户头像
Logic
2月前
哈哈,我也有包子的这本《**直播课》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那挺好的

建议删一下评哈,谢谢!

用户头像
IOIAKME
2月前

之前我语文不好,语文老师让我每周背一篇《xxx 直播课》中的作文,最后我只背了两篇。

4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作文不能只靠背,重点还是要体会生活,才有素材。

我也只是放两篇范文而已。。。

用户头像
IOIAKME 回复 暮晚
2月前

当时是为了模仿范文的写法,比如描写和结构。


用户头像
平山
2月前

阅读理解的话,感觉还是多读一点书会好一点


用户头像
暮晚 回复 平山
2月前

都有必要吧。。。

用户头像
树枝成精
2月前

包君成我也有所耳闻,但是文章要真正写好需要的是对词语十分精通炉火纯青的掌控力(就像闻一多,两个词就能塑造别人一段话的气势)这是文笔,第二个要的是学习如何表达,这里就是指类似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不排除语文语法,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足够的的情感和见识,文章是用情感堆积的,我们的情感没处放,自然就成了好文章,所以无情的人是没法写出好文的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赞同,不过这个帖主讲记叙文基础概述,像佬说的以后也会提及的jj-bixin

用户头像
宇智波·挽羽
2月前
主播主播,能不能讲一讲通感等手法💦💦💦
2条评论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想听什么告诉我,我会在新帖回复中讲😋

用户头像
暮晚
2月前

在新帖中,发过了哦

用户头像
HZ.RRS.糯米枝~
2月前

主播主播其实立意也是非常重要滴♿就有点类似于议论抒情,就比如说像包子的那篇《秋的况味》,它的立意就是: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我们初一第一次月考考的作文是让写季节,当时我也是正常往下写,但最后我也是点名了我的立意(和包子一样),虽然那篇文章中间逻辑有点怪,但大家都没有去加深这个立意,于是我得了年级最高分(38/40)。您仔细去读包子老师的文章你就会发现他的每一篇作文结尾都有在升华主题,再看他的《知否知否》,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大家一般都会写海棠的精神而没有去联想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所以这也是包子老师的作文比较特别的的地方:只要你的素材够独特,就不会有人和你写重😎

(主播主播建议出一些议论抒情的方法~)(因为我也没上过课,只是有书)谢谢主播!

用户头像
宇智波·挽羽
2月前
修辞方面的,比如比兴,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