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论坛资料室] 《普通动物学》 第4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知识点总结

以后尽量两周开一章叭,自己打字和分区(像⑴①❶这样的)并一次次地调还是很麻烦的…重点以后都是在最后打完后统一标注的哦,各位同学如果认为用得到的话欢迎点赞+收藏,但不要乱刷赞哦~
标注符号:质心之家>质心之家>质心之家
生物进化历程:原生动物(单细胞真核动物)—→中生动物(过渡类型,有争议)——→后生动物(相较于原生动物而言;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都是后生动物)
Ⅰ 中生动物:⑴结构简单的小型内寄生动物;
⑵体表具纤毛,身体呈蠕虫状;
⑶全部寄生在无脊椎生物体内;
⑷在生物界中的地位存在争议,观点分别为退化的扁形动物或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Ⅱ 后生动物的个体发育:⑴发育定义:是有机体以遗传信息为基础进行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同时也是基因按特定时空选择性表达,并逐步转化为特征表型的过程;
❶系统发育定义:指动物由最低等的形式(原生动物)发展到多细胞结构的后生动物,并逐渐完善、变得复杂,随即发展成为最高级形式的动物;
❷个体发育定义:指从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❸胚前发育:雌雄生殖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
❹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到胚胎离开卵膜或母体的过程;
早期胚胎发育:指从受--精到器官原基建成的过程(器官原基建成就是器官成型了);
❺胚后发育:从卵孵化出或从母体分娩出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⑵受--精:❶精--卵接近;
❷卵子的类型:①少黄卵:卵黄含量少;
a.均黄卵:卵黄均匀分布于整个卵中,如原口动物、高等哺乳动物的卵;
b.偏黄卵:卵黄少,但分布偏于植物极,如两栖类的卵;
②多黄卵:卵黄含量多;
a.端黄卵:卵黄含量极多且大多集中在植物极,如爬行类和鸟类的卵;
b.中黄卵:卵黄含量多且分布于卵的中央,非卵黄细胞质呈球形分布在卵黄的外围,如 昆虫的卵;
⑶精--卵接触的变化:受--精--卵通常为快速有丝卵裂,卵子是有极性结构的,极体释放的位点通常被称为动物极,相对的一 侧称为植物极;
⑷完全卵裂:受--精--卵分裂为完全分离的单个细胞;
❶分类:①等裂: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卵黄少且分布均匀,如海胆、文昌鱼等;
②不等裂: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大小不等,卵细胞内卵黄分布不均,如海绵动物、蛙类等;
❷主要模式:①辐射型卵裂:分裂轴(又名纺锤体轴线)总与卵轴(即动物极和植物极的中点连线)平行(经 裂)或垂直(纬裂);
非决定型卵裂:卵裂早期每一个胚胎细胞可以相互替补,即每个分裂细胞仍然保持发育成完整个 体的能力,为海胆、哺乳动物等动物的卵裂形式;
②螺旋卵裂:从第三次分裂开始,分裂轴与卵轴之间形成大约45°的倾角,整个卵裂过程中分裂 轴串联起来呈现为围绕卵轴的螺旋连线,卵裂球的排布也呈现出围绕卵轴的螺旋状 罗列的态势;
决定型卵裂:卵裂早期每一个胚胎细胞不可以相互替补,即每个分裂细胞的分化已提前确定下 来,为涡虫、纽虫、线虫、螺类、蚌类和多毛类环节动物等大多数原口动物类群的 卵裂形式;
⑸不完全卵裂:受--精--卵分裂不彻底,即子细胞不完全分离;
❶分类:①盘裂:分裂仅限于卵的一端,为乌贼、硬骨鱼、爬行类、鸟类等生物的卵裂模式;
②表面卵裂:分裂仅限于卵表面,为昆虫等生物的卵裂模式;
⑹囊胚的形成:桑椹胚进一步发育形成中空的细胞群体为囊胚,囊胚中央的空腔称为囊胚腔,囊胚外周由单层的囊胚层细胞 构成囊胚壁;
❶腔囊胚:均黄卵或少黄卵经多次全裂,形成皮球状的囊胚,中间具较大空腔;
❷实心囊胚:有些全裂卵,其分裂球排列紧密,中间无腔;
❸表面囊胚:中黄卵进行表面卵裂,一层完整分裂球包围在一团实体卵黄的外面,没有囊胚腔;
❹盘状囊胚:端黄卵进行盘裂,形成盘状的囊胚盖于卵黄之上;
⑺原肠胚的形成:囊胚部分细胞内置入囊胚腔,胚胎由单层细胞组成发展为双胚层或三胚层,内置的细胞形成原肠,随后形成消化管内壁及相关器官,如脊椎动物的肝、胰脏等;
❶原口动物:胚孔发育成成体的口,扁形动物至节肢动物在该分类之中;
❷后口动物:胚孔发育为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胚孔相对的地另一端形成口,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在该分类之中;
❸原肠的形成方式:①内陷:囊胚的植物极细胞凹陷,形成内外2个胚层;
②外包:动物极细胞卵黄少,逐渐向下将植物极细胞包围;
③分层:囊胚细胞分裂时,向囊胚腔内分离出一部分;
④内转:通过盘裂形成的囊胚,分类裂的细胞由下面的边缘折入向内伸长形成内胚层;
⑤内移:囊胚层的细胞作极性运动,向内迁入;
⑻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①端细胞法/裂体腔法:两个原始囊胚层细胞(端细胞),在胚孔两侧不断分裂,中央裂开形成一空腔(体腔);多出现于高等脊索动物及原口动物;
②肠腔法/体腔囊法:由原肠背面两侧内胚层细胞向外胚层伸展,形成一囊状体,即中胚层,其中的空腔就是体腔;多出现于后口动物的中的棘皮动物、半索动物及原索动物;
⑼胚层的分化和器官的形成:①外胚层:表皮及其衍生物(如指甲、羽毛等)、神经系统、主要感觉器官、消化道的前后端(即口腔、肛门);
②中胚层:分化成动物的大部分器官、真皮、骨骼、肌肉、循环系统、排泄系统、脂肪组织、结缔组织、体腔膜、系膜等;
③内胚层:消化道中肠的上皮、原肠的突出物(即肝、胰腺)、肺、呼吸道上皮等;
Ⅲ 海克尔生物发生律:⑴生物发展史包括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
⑵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