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先发个循环♻零醇帖,等会半夜把前几个月游学些写的诗整过来


废帖再利用。
刚才突然想聊历史了,在燕三评论区聊有冷却。
下面这个帖用于聊历史。
[照相馆出品]
历史电台:第一期,奥地利——以德意志之名
奥地利,日耳曼民族,地处中欧,毗邻德国、瑞士、斯洛文尼亚、匈牙利、捷克、克罗地亚、意大利。
关于奥地利,这里从神圣罗马帝国说起,奥地利作为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邦国,掌控的德意志地区的主权。
在欧洲大陆上,它唯一能与它抗衡的敌人是波旁法国,波旁法国多次使神圣罗马帝国面临崩溃的边缘,万幸且不幸,法国革命了。
法国革命对于它的老对手奥地利来讲,自然是一件美事,但是众所周知,法国大革命的范围是整个欧洲。
革命的焰火很快蔓延开来,焚毁了神圣罗马帝国的旗帜,取而代之的是欧陆上的314个国家,但不管怎么讲,奥地利仍然是强大的。
反法同盟,主要由奥地利和英国组织,可惜阿尔卑斯山没有英吉利海峡好使,奥地利多次被拿破仑打败,这是属于哈布斯堡的黄昏。
更绝望的是,法国甚至和俄罗斯结盟了。
好在,因为波兰问题,盟约没有维持太久,拿破仑很快对俄罗斯发动了战争,由于西班牙问题,拿破仑陷入双线作战。
坏消息,莫斯科这一座大城市被攻占了;好消息,莫斯科是座空城。
拿破仑很快大败而归了,这让奥地利看到了希望。
可悲的是,英国不希望德意志再次被奥地利统一。
分裂便分裂罢,无论如何,奥地利在欧陆行事上至少不会有别的国家阻拦了...吗?
在此之后,奥地利多次尝试统一德意志,但都被英国阻止。
甚至南方的奥斯曼帝国也在蠢蠢欲动,多次挑战维也纳的权威。
以前的小弟普鲁士也在英国的扶植下变强。
普鲁士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旅程。
不出意外的,拿破仑的侄子没有战胜这头野兽。
奥地利尝试阻止它的前进,没用。
“从此德意志地区 ‘永远 ' 缺少了一个叫奥地利的国家,奥地利将不再属于德意志。”
普奥战争后,奥地利区域内的各民族独立意识强烈,于是奥地利建立了二元君主国,即奥匈帝国。
当然,这是无用的,即使匈牙利服从了,捷克人、斯拉夫人、斯洛伐克人只会闹的更狠。
列强们很快瓜分了世界的殖民地,而奥地利只得到了在cn的一些租地。
德意志民族再一次站到了一条战线上。这次,是为了阳光下的土地。
德国有世界最强的军队,奥匈有世界顶尖的工业,他们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会输。
“难不成贝当的战壕挖到地心去了?”
奥匈帝国在一战后解体,只保留了奥地利的主体区域,不对,甚至主体区域的南蒂罗尔都没保住。
“奥地利暗无天日。”
曾几何时,奥地利是德意志地区的佼佼者。
至少,他们又想起了自己曾是德意志人。
(后面不细说了,都知道)
第二期,法兰西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 荣辱征服
第二帝国的出现,也许只是大家怀念那个叱咤风云的时代了。
拿破仑家族,欧陆最不正统的皇室。
新皇帝的选举热火朝天的进行中。
老近卫军们虽然大多不识字,但是他们都认得那个名字。
“波拿巴” ✔
路易·波拿巴,拿破仑三世,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
顺理成章的开启了第二帝国时代。
和一世不同,三世把国家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建设上。
巴黎迅速实现了现代化,成为国际都市。并且助力意大利完成彻底统一。
但是旁边的普鲁士也不是闲的,他们建设了一个类似于拿破仑一世曾建立过的那种军事制度。
在普鲁士的挑衅下,巴黎方迅速向柏林方宣战。
普鲁士不再是那个十余天就能灭亡的小国家,当军队开进法国本土的时候,已经注定了普鲁士的崛起和法国的衰落。
第二帝国灭了,灭的如此耻辱,取而待之的是第三共和国。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三世的工业建设和国际关系发展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面德法战争的胜局。
“德国赢了,但法国内部的派系矛盾也被基本解除,下一次,就是全盛的德意志与全盛的法兰西之战。”
战后,在第三共和国,公社的势力被铲除,保守派们也开始沉默。左翼也愿意坐在人民阵线的席位上正常说话。
法兰西充斥着不言自明的民族主义,不管哪股势力,都以复仇为行动的基本准则。
在非洲的扩张、肆意压榨,使非洲的大片壤土已是蓝色的版图。
第三共和国接手了第二帝国的建设事业,巴黎铁塔超过波旁时期在美国建设的自由女神像成为世界最高建筑。
“德意志并不满足,普法战争只获得了阿尔萨斯洛林一个地区,相比于这里,他更需要法国在非洲的矿产区。”
德意志帝国坐拥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奥匈帝国坐拥欧洲最大的工业区。
至于队友英国的海军...这其实对法国帮不上什么忙...?
巴尔干在燃烧,世界不会幸免。
德法战场,前期的德军势如破竹,比利时半境沦陷,英国的援军一触即溃,法国的军队虽然能在霞飞的指挥下有序撤退,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失败的事实。
德国企图绕过法军的“空气侧翼”,在霞飞的要求下,英国人终于开始常规作战,最终在马恩河击溃了敌军的攻势,德军没有成功绕过。
正面战场,德军再次发起攻势,剑锋直指凡尔登和巴黎,贝当挂帅,在凡尔登重挫了敌军,德国的攻势被大幅缓解,即便是奥匈的工业体量也禁不住德国如此频繁发动的大规模的攻势。
英国的海军派上了用场,阻止了德奥向美国的装备求${购}$。
拿破仑三世积累的国际关系派上了用场,意大利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将奥匈带进了拉锯战的泥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奥匈在俄罗斯投入兵力。
西线无战事,德国优先选择击溃俄罗斯。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并迅速战败。
奥斯曼、保加利亚进场,同德奥作战。俄罗斯崩溃,苏俄签订了布列斯特合约。
战局往协约方不利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协约国前线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法国军队。
且德国和法国的政府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这个时候英国诱发了德国的潜艇战,成功拉美国下水。
美国提供了大量兵力,至少占前线的百分之二十,在马恩河发起了反攻,这个时候协约国投入的兵力再次超过同盟国,且工业能力首次超过同盟国。
日本进攻德国殖民地,华工加入了战场。(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英国不太尊重华工,但法国美国还是比较尊重的,法国还专门整了个公墓)
奥斯曼崩溃,奥匈崩溃,德国崩溃。
德国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之所以战斗到了最后而没有崩溃,是因为民族主义促使的稳定,使举国上下的意见统一,在这个时期甚至超过了君主制的德国。”
至此,法国回到了那个派系矛盾突出、政治暴力的状态。
建立了欧洲第二的陆军。(如果按照当时的欧洲标准是不算苏的,那就是欧洲第一)
国家混乱如此,法国已失去了自己的政治风向,只能顺从英国,而英国的风向就是绥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法国只有空军弱于德国。
但是法兰西还在复刻一战时的战术,而德国早已不是德国。
得益于一位战术天才(划掉)疯子古德里安,以及法国无线电传讯应用不广泛,法国的战线被瞬间突破。
法国元帅被更换为魏刚,戴高乐抓住古德里安的破绽长驱直入,只剩二十余里的时候坦克油量告尽。(据美方推测如果这次奇袭成功法国有机会胜利)
法国又组建了“魏刚防线”打算靠海上贸易优势打持久战,全国都等着远赴西班牙的老元帅贝当回来主持大局。
贝当回来之后,宣告这场战争将会失败,魏刚也站在了贝当的这一方。
法国宣告投降。但法兰西的人民没有停止斗争。
“没有一个国家和政府有权出卖她的主权和人民!”——夏尔·戴高乐
第三期.维希法国/自由法国/法兰西抵抗组织 殊途
法国灭亡了,仅仅战斗了一月半的时间。
贝当就任维希法国总//理,并宣布投向fxs主义,并很快确立了继“自由、平等、博爱”以后的新格言:
家庭,劳动,祖国
而戴高乐攀上专机到达英国,在伦敦发表了演讲,表示法国的抵抗将会继续。
“战斗不息!”
而此时,法国的gc主义抵抗运动也从未停止,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六世也参与了这场抵抗运动。
抵抗遍布在乡里坊间,解放了不少盟军战俘,切断了许多德军干线。
贝当决定阻止这些抵抗者的行动,于是调动了维希法国的军队在抵抗者活动较多的街道上进行无差别屠//杀。
英国执行[数据删除]行动,击沉维希法国海军。(其实是nu炮行动,违禁词不让卖和nu出现在一个文章里)
戴高乐到达非洲,凭借个人魅力以及对其独立的承诺,大部分的殖民地直接归降戴高乐组织下的“自由法国”。
很快,自由法国的势力从西非蔓延到了北非,并直接参与北非战争,很快控制了阿尔及利亚地区,将临时首都定为阿尔及尔。
自由法国与地下组织联系,并且通过中立国西班牙渡来大量的抵抗者,以便于进一步的战争。
贝当已知轴心国大势已去,开始与英美接触,这一行为被洗特乐发现,洗特乐决定吞并维希法国,关押贝当,当德军进入维希时,法国南方仍驻扎着20万军队,足以借助山地形成战斗力量,塔西尼向贝当请示是否反击,贝当拒绝了。(塔西尼是个很厉害的将领,在法国对越南作战时,越南那边的指挥官也是cn名将,然后硬是被塔西尼打得一点优势没有,直到塔西尼去//世才找回优势)
在北非,德国派遣隆美尔重拳出击,这时法方的主要将领是勒克莱尔(同样很nb,他的名字现在已经用于命名坦克了),在北非和隆美尔硬刚,曾经用2000个人牵制了德国几个师的进攻,这让洗特乐表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在法国”的逆天言论(附:根据德军的战斗档案,德军军方经常反馈法军的战斗意识强,在组织魏刚防线时一个师损失了百分之五十才允许撤退,这在现代战争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法政府和军官团的低能)
最终“苦涩的思乡者”们通过诺曼底登陆回到了家乡。
(小剧场:1.戴高乐在回国后,没有接受法共的权//力索求,将抵抗组织就地解散
2.美国不愿承认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为正统,戴高乐表示你不承认我难道承认法共吗?然后美国就认了,美实在怕法倒向苏那一方)
[检测到时间错误,点击Enter更新]
[更新中...]
[Germany.exe程序申请改变存储内容,是否允许?] [✔] [✘]
[Germany.exe:时间更新成功,欢迎来到The New Order]
第3.5期The Germany
[Germany.exe]:在意那些失败的虫子干嘛呢 ¿ 没错,说的就是[vicy France.exe]。
[Germany.exe]:欢迎来到TNO,德意志是战胜者。
[Germany.exe]:什么 ¿要关掉我 ¿『团结协定』是不会让你得逞的。
[Germany.exe]:你可知道,苏维埃联盟,那可笑的布哈林,这么大的国家,被我碾为齑粉。
[Germany.exe]:也许[America.exe]才是值得我称赞的,毕竟『自由国家组织』是我们的强敌。
[Germany.exe]:或许你想问[Italy.exe]和[Japan.exe] ¿ 他们确实背叛了我,但我迟早会收拾他们。
[Germany.exe]:....你在干什么 ¿ = ( 快住手!!!
[确认启用Napoleon.exe?]
[启用完毕,Germany.exe正在被查杀漏洞中]
[Germany.exe]:你毁了帝国 !
[Napoleon.exe:管理失效,建议启用nuclear power.exe]
[启用完毕,文件The new order被删除,正在重新载入时间线]
[时间线恢复]
第4期.西班牙国 飘摇下的一统
或者说,这次内战,是世界少有的国内人民更支持右翼的一场战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班牙内部风起云涌,各派势力企图独吞伊比利亚半岛下的大地,内战亦一触即发。
左派,象征着先进与${民}$主的思想,占据议会的较多席位,似乎优势很大。
但是左派亦有多重危机:国际社会支持者少,支持${分}$裂主义,派系林立。
反观右派的长${枪}$dǎng和卡洛斯派已经达成了意见统一。
佛朗哥,长${枪}$dǎng人,患有超雄综合症,西班牙叛军西南军区的${领}$导者。
佛朗哥的口号是响亮的,因为他支持西班牙的统一,反对加泰罗尼亚的独立主义者。
他对妇女老幼的尊重是无与伦比的,这使他积累了不少名望。
作为一名狡猾的外交者,他利用向德国意大利骗来的军队和群情激愤的人民战胜了左派,并大肆“清洗”左派成员。
他与卡洛斯派约定,届时将权利交还给国王,他也顺利成为了西班牙的独${裁}$者。
自从倒向fxs主义,德意志国多次抛出橄榄枝,送出援助,要求西班牙加入大战。
佛朗哥拒绝了,理由是内战刚结束,国家需要建设。
洗忒乐很恼火,他的外交能力是世界顶尖的,曾借助贝当急于统治国家的心理顺利诱导法国投降、也借助墨索里尼的虚荣心理拉他入伙、甚至借助奥地利德意志主义的盛行吞并了奥地利、张伯伦更不用说了,此前他的外交手段无往不胜,但是到佛朗哥这里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洗忒乐的最后一次尝试,借来了西班牙的五千志愿军,甚至没多少装备,由于志愿军的国际原则,更算不上参加二战。
洗忒乐不再寄希望于西班牙了。
而佛朗哥知德意志国大势已去,开始与盟军沟通,甚至帮助法国的“自由派”引渡,
不出佛朗哥的意料,德意志战败了。
德匈日纷纷投降后,世界的fxs主义国家仅剩西班牙了。
国际社会为消灭fxs主义的根本,对其施加极高的压力。
其内部的卡洛斯派也开始觊觎佛朗哥的位置。
他深知,此时走错一步,就会在两大势力的挤压下碾为齑粉。
他确没有走错,每一步都驱使西班牙走上正轨。
直到他将死,他深知没有其他人保住处于fxs主义阴云下西班牙。
于是他选择了一名守成的卡洛斯君主,将权${力}$交了出去,交给了君主立宪。
“请保证西班牙的团结。”
———佛朗哥的遗言
从思想上,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批判佛朗哥,但他已经做出了作为统治者所能做的一切。
就这样,西班牙带着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仅剩的统一进入了现代。
第五期.武侯北伐(配合音乐“九州同”食用更佳)
斯大林托洛茨基--权${力}$之路,理想之殇
列宁没有想到,自己所看好的斯大林在人民眼中是这样一个面目。
于是他与托洛茨基进行了一次紧急会面。
“列夫,斯大林在联共的声望已经极高了,现在只有你能战胜这个罪人。”
“知道了主${席}$,我不会让联盟走向歧途的。”
列宁与托洛茨基的政见向来不合,但列宁清楚的知道,他身边坚守理想者,恐怕也只有托洛茨基一人了。
此时在列宁眼里,斯大林和袁世凯没有区别。
托洛茨基不以为然,他是红军的缔造者,他不屑于政治斗争,也不相信联共存在政治斗争。
而且他并不相信斯大林会加害自己,在重工业项目上他和斯大林是一路人。
这是理想者的悲剧。
列宁深知自己时日不多,多次发布信件揭露斯大林的面目。
但斯大林不傻,他不会让这些信件被第二个人看到。
很快,列宁走了,斯大林也用政治手段很快赶走了革命元老托洛茨基。
国内的“托洛茨基派”也排斥了托洛茨基,这是讽刺的,他们借走了托洛茨基的帽子然后驱逐了他,这使他背了一个世纪的锅。
斯大林立刻启动了重工业项目。这与托洛茨基预想的一样,列夫也不再管苏联国内的事情了,至少也没有资格管。
于是托洛茨基去挪威、法国、墨西哥,把他的左派理论传给了全世界。在他的影响下,南美洲的共${产}$主义蓬勃发展。
1940,在墨西哥的一间宅子里,托洛茨基死在了斯大林刺客的冰镐下。
斯大林也带着苏维埃联盟打赢了战争,也至此走上了一条万劫不复的道路。
“从一名政客、统治者的角度来讲,当时世界没有比斯大林更优秀于此的,他唯独不是一名合格的理想者。”
右派的赫鲁晓夫并没有挽回这一切,而勃列日涅夫彻底地拆掉苏联的方向盘。
“理想彻底终止了吗?”
“至少现在没有。”瓦列里·萨布林如是说道。
战斗将会继续。
主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