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つд⊂)エーン

生物
(つд⊂)エーン

用户头像
千赋 更新于2024-6-13 12:11:56

被同学问懵了

必修二课本上密码子发现的那个科学史,就是把mRNA等东西去掉,只要多聚U,然后测氨基酸

但是里面没有起始密码子啊

所以起始密码子并不是翻译的必要条件,只是和上游序列一起用来进行翻译起始的定位的吗

收起
3
1
共4条回复
时间正序
用户头像
[IF]Ander.Wiggin
10月前

我们扩展课上提过一点

最开始是AAA,UUU,CCC,GGG

后来就是AUAUAUAUAU,让后就会翻译出两种氨基酸

然后是AUGAUGAUGAUG,三种条件下会翻译出三种氨基酸

然后AUGCAUGCAUGC

诸如此类,就像数学题一样一个个解出来的

反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IF]Ander.Wiggin
10月前

几周前学的,笔记也没记太细

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用户头像
[IF]Ander.Wiggin
10月前
啊不我说的有问题,借的同学笔记,起始密码子由于不对应氨基酸,所以应该是慢慢结合对比出来的

IMG_20240613_205123_970.jpg


5条评论
用户头像
千赋
10月前

见图IMG_20240613_205506_619.jpg

起始复合物就是核糖体与氨酰tRNA等东西的复合物,若按书上说,没有起始密码子就无法形成起始复合物,自然没有办法合成蛋白质

还有,起始密码子翻译的是Met(甲硫氨酸),细菌里是甲酰甲硫氨酸,不是没有对应氨基酸

用户头像
[IF]Ander.Wiggin 回复 千赋
10月前

那最开始的时候苯丙氨酸被破译的时候好像也没有起始密码子

总不至于对着显微镜一个个对?

用户头像
千赋 回复 [IF]Ander.Wiggin
10月前

就是没有起始密码子,翻译不出来,所以才被问懵了。。。现在我的同学称这个研究为学术造假()

用户头像
[IF]Ander.Wiggin 回复 千赋
10月前

将人工合成的mRNA接在一段自然合成的半截mRNA后面?这样就不需要起始密码子了(

这个操作在当时可不可行?

用户头像
千赋 回复 [IF]Ander.Wiggin
10月前

但是书上说把其他的mRNA都去除了,只留下多聚U

用户头像
[IF]Ander.Wiggin
10月前
找到了,是这个吗

IMG_20240613_211949_702.jpg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千赋
10月前

这个有道理,谢谢jj-bixin

用户头像
小梦
10月前

正解:实验体系里面加了高浓度的Mg离子而已。体外无细胞翻译系统为了提高核糖体对RNA的亲和力会加高浓度的Mg离子。(忘了在哪本书看的了,不过当时我把笔记记到杨sir书上了)

其实当时人们根本不知道起始密码子这些东西,只是凑巧做实验的时候为了对照,正好加了很多Mg离子,所以说一切都是巧合中的巧合。

在polyU上面加上起始密码子是不可取的。第一这样做无法严格证明UUU的编码,其次当时没有这种技术,以当时的技术(Khorana化学合成法)只能合成长多聚核苷酸(UUUUUUUU)或三聚核苷酸(ACG之类的)。因此当时只测了UUU/CCC/AAA/ACA之类的。1964年Nirenberg发明核糖体结合技术才能测定复杂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诺奖,前面的无细胞翻译也是他发明的)。

最初没有测成功GGG,因为polyG形成了多股螺旋(类似于端粒),所以依靠polyG测定是不可能的。后来也是用核糖体结合技术才测定了GGG。

1条评论
用户头像
千赋
10月前

感谢

可以帮忙看看其他帖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