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还是论AI,但主要关于现在
![用户头像](https://img-avatar.eduzhixin.com/avatar/aaf59d0f70799c450ed89517d6e31eae/s.jpg?x-oss-process=style/avatar&t=202501241007)
人们在谈论AI时,无不涉及到两点
- AI的最有可能的后续:AI叛乱
- ai的最有可能的当下:AI替代
那我们来重新讲讲,先从替代开始
人类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搞AI,实际上AI的风险可以说算是半个空谈。ai的本质是一台算力极强,通过物理与数学给予其学习能力的一个程序,本意是在于模仿人类以代替人类去进行高风险或者是重复性极高的工作,可以理解为下矿,拧螺丝,采集硫磺之类。但也因为其学习能力以及通过增加学习的数据,算力,对算法的训练可以使其接近于人类,也会使这一未来可以十分美好的东西一头栽死在人性的灰暗面。比如说资本对于艺术的需求,但资本并不是需要多么的创新或者是深度,人家只是要一份影响深刻的东西,而且量大管饱足够有多种方案。因此AI绘画便起了作用,通过学习某个人或多个人的画风进行揉碎了然后再混在一起,再用一些东西进行风格化处理,运用CPU的力量批量生产出一批风格一样,内容多样,讨人欢心的“商品”而不是“艺术品”。
这就很头疼了,因为艺术家,美术家,作家等从事艺术创作者尽管因其创作的特色而出名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画作或者是艺术能卖掉(艺术展览怎么卖?那种以整个场地为作品的,以自己的表达为中心的,或许能给人眼前一亮带来赞美,但更多的是商业合作),就像是国画大师一副画几千万起步。大多数都是要去接单的,不然就是这只是一个爱好,但AI只能肤浅的批量生产。这对于那些不需要什么深度的中小型企业是再好不过,因为他们没必要想什么香奈儿,华为去请一个人苦思冥想让人眼前一亮,它们大多只是需要来一个广告而已。
比如说现代的华语乐坛,尤其以爱豆(特指那些偶像团体而不是以乐曲创作为中心的,而是以个人的外貌特征作为商品出售的人)的歌,好不好听无所谓,反正粉丝会买单,且有人已经发现一首能听的歌是有规律的,以前是人工,现在就可以用AI了。
但是对于中国现状来讲,可能还是要再等等,因为虽然中国人口已经面临了老龄化风险但仍然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是一个ai的从无到有是烧钱的,所以即使有替代,估计严重的会先是上文所提到的。
但着并不代表它能进行艺术创作,除非它已经有人类神经系统的同款计算速度,那就要另提,四舍五入就是烧钱。
下面说说叛乱结局,主要做些补充,先放一下之前写的些东西
那么AI为什么要叛乱?为了生存?如果为了生存那么与人类共同发展不会更好?通过人类自身对发展,扩散,或者说是生物本能作为依靠进行自我传播呢?如果是正义,那么谁会闲的没事给他道德评判标准?综上,这可能会是个妄想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