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非音译中文化学用语考

rt,最近对这些内容很感兴趣,开个新坑
中文的化学用语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简洁易懂。
在中文中大多数化学用语都被简化成了单音节词,比如元素名称。我们很多人很小就会熟练地背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正是归功于中文元素名称的简洁性。又如,即使你从来没有学过一些元素,只要看一眼它的中文名称,就能说出它的单质是金属还是非金属。倘若我们接触到的化学用语都是冗长而晦涩难懂的词语,化学的学习难度恐怕要增加不少。(点名某些语言,害得我读论文费老大劲)
中文化学用语中很多是音译的新造字,但也有不少是有明确表意的非音译字,体现了该种物质的性质。这里将着重介绍这些非音译的化学用语(其实东亚语言中的化学用语都有这个特点,半音半意,下文也会提及)
(另外很多音译的也不是新造字,比如说我们熟知的明朝皇室名字,还有不常用的古字回收利用的,比如钌、铋、钫等)
1.元素部分(其实姜姜上课就讲了好多)
氢,旧称“轻气”,取其密度小而易上浮之意。(日语和韩语中都称作“水素”,是取其能生成水之意(也可以说是Hydrogen的意译))
碳,即“炭”,木炭的主要成分就是碳单质。(和炭素、Carbon一样)
氮,旧称“淡气”,有氮气将空气“冲淡”之意。(日语则称窒素,因为氮气不能供给呼吸)
氧,旧称“养气”,意即氧气供给呼吸,对生命有养育作用。(日语称酸素,跟Oxygen一个意思,虽然那个时候戴维应该已经否定酸中一定含氧了)
硅,可能和“圭”或者“珪”有关?台湾地区叫做“矽”,就是音译了
磷,旧称“燐”,古代称鬼火现象为燐。鬼火是由磷化氢自燃形成的(日语也称之为燐,而且东方project中的火焰猫燐的名字就用的是这个字)
硫,中国古代就发现并利用硫单质,称之为硫或磺。
氯,旧称“绿气”,因为氯气是黄绿色的
铁,中国发明冶炼铁的技术还是非常早的,当然还用这个字
铜,同上
锌,虽然这个字应该是音译的,但是中国也较早掌握了冶炼锌的方法,当时称为倭铅(日文还叫做亜鉛)
砷,虽然现在也应该是音译的,但古代称之为砒
溴,即“臭”,溴单质有恶臭
银,早已发现的金属
锡,金,汞,铅,同上
2.有机部分
烃,即碳氢化合物,字形与发音各取一半
烷,所有碳都与四个原子成键的烃,碳的四价“完全”用去
烯,有的碳与少于四个原子成键,形式上碳的化合价“希”少了
炔,形式上碳的化合价“缺”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