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 顶 数学 数学竞赛全阶段学习规划


一篇给大家参考进度和规划的指南
-
-
初三毕业暑假
如果之前完全没有接触高中数学竞赛,并且也没有提前学习高中课内知识,建议在暑假简单的过一遍高中课内知识,然后顺着课内内容进行一试的学习,也可以选择一个相对适合自己的二试版块进行学习。
如果对数学竞赛有高的目标,不要过早进行重复机械的训练学习,一定要以培养兴趣、理解思维、锻炼自己主动探索问题的能力为主。
尤其是二试内容,不要过分追逐进度,一定要理解题目的思维路径。二试版块中,几何版块相对比较适合初中毕业刚刚接触竞赛的学生,但是如果对别的版块有兴趣,先去接触别的版块也可以。(例如组合,组合其实是最能凸显数竞天赋的版块)
-
高一:第一次高联
除非能在刚刚接触竞赛时就表现明显的天赋(在二试的内容上),否则尽量确保学有余裕的前提下进行竞赛学习。
高一可以开始比较系统地进行高联内容分版块学习,一定要区分一试和二试的内容,个人建议对竞赛有高追求的学生同步进行。
一般来讲一试主要偏重学知识方法,更多的难点是如何仿照例题去处理类似的习题。而二试偏重思考,解决问题的难点往往也不只是知识与方法本身,习题会和例题没什么关系,所以更多要去理解例题过程的思维路径。
第一次高联可以去试试水(如果没有资格可以自己安排考一下),一般一试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学习都拿不了很高的分。但是二试很多题目不一定需要复杂的知识,反而可以去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有一些想法做一部分东西出来。
-
高一上学期
👉🏻一试可以顺着课内进度走,大致走完高一的课内内容即可(函数,三角函数,向量,数列等),顺便可以预习复习一下课内知识,也能节约一部分课内时间。
👉🏻二试建议先学几何版块,然后代数版块,注意二试的进度一定是基于自身对题目解答的理解、包括自己做题的感觉调整节奏,不要强行制定目标去以学知识的方式进行。
-
高一寒假
寒假继续一试内容的学习,建议开始接触导数,以及一些简单的不等式问题,给二试代数的学习做铺垫。同时二试根据自身进度完善几何版块,开启代数内容的学习。
高一寒假是数学竞赛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一般来讲随着高一对竞赛的接触以及课内的展开,学生会对自身的课内情况以及竞赛情况有个初步了解,所以可以根据之前的学习进度调整以后的学习计划以及目标。(竞赛的目标最好依照二试的进度参考,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闷头学一试很晚再去接触二试)
-
-
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第2类学生的进度安排。
-
高一下学期
一般来讲到高一下学期开学前的正常节奏是学完大部分一试内容、二试几何版块、代数版块。
一试可以继续学完剩下全部的内容。二试建议开始逐步增加几何、代数做题刷题的比重(可以找一些相关板块的书从头开始做,包括例题都全部做一遍,做题思考的时间可以相对放宽),然后开始数论版块学习。
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纯听课看书学习,时间分配和数论的进度应当根据几何、代数做题的节奏调整,可以适当拉长。
-
高一暑假
继续几何、代数的训练。同时逐渐完善数论版块的学习,根据自身进度进行一些数论的训练。
同时应当在8月份之前开始高联一试的综合训练,尽量抽1-2周大量做一试模拟题,提升对问题的敏感度,强化做题速度与正确率,具体时间以一试训练情况为准,结束后再保证每2天左右一套一试题目练手保证一试做题手感。
二试在8月之后也应当增加模拟训练的比重,尽量做难度贴合高联的题目。
-
高二:第二次高联
第二次高联基本能决定一个人竞赛生涯,除非真的是发挥失常,不然基本能决定一个人的竞赛走向,竞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第二年高联就已经能达到比较强的水平。
一试关键一点是尽量不要失误、简单题失分,做题速度要有保证。二试尽量做出几何题,尝试解决代数题,对数论问题有一定思考。然后根据第二次高联的成绩再调整后面的目标,以及学习规划。
-
-
-
整个高二的课内压力就已经会非常大了,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不要把失败全部归结于发挥不好,题目不适合自己。
高联难度的考试(尤其是二试)发挥失常一般其实相对还是有限的,能力足够强的话,很少会有真正的发挥失常。所以一定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再去合理地规划学习。
-
高三:第三次高联
第三次高联后学习规划按照成绩走就行,就算高联失败了也不要过于气馁,高中并不只有竞赛,回归高考一样可以考入心仪的大学,未来还有许多成功等着你。
-